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可以兴”与孔子仁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诗可以兴’’与孔子仁学

厉运伟

钱穆先生曾说:“昔人常言孔、孟之学,又言儒学,言汉学、宋学,

经学、理学,皆重言‘学’。而近人好言孔子思想、儒家思想云云。窃

谓中国本缺纯思辨之哲学,故论思想必究其学术。”①孔子以“兴”论

诗,提出了“诗可以兴”这一诗学观念,成为中国诗学史上的一个重要

命题。对此,现代学者如刘若愚、李泽厚等人多冠之以“实用理论”或

“实用理性”之名,将孔子的诗学思想看作是其推行封建伦理道德、宣

扬政治教化的工具,从而对艺术与审美造成一定的束缚与伤害。这

种判断或日“成见”之所以出现,与现代学者在西方学术视野下审视

中国传统学术,特别是以西方学术理论的框架与标准来衡量中国传

统学术思想,而忽视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独特性及其内在特征有关。②

实际上,“诗可以兴”的提出,既有其历史文化的根据,又是孔子在他

的整个学术体系下对诗的功能与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因此,讨

论孑L子关于“兴”的诗学思想,不但要考察“兴”字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文化根源,而且要将其放在孔子学术思想的整体背景下加以考察。

①钱穆《略论孑L学大体》,《学篇》,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②吴子林认为:“刘若愚、李泽厚等人囿于‘新批评’或纯粹美、纯文学的狭隘视域,把

文学看成一个独立自存的领域,不满意于传统中将文学置于‘道’之下的观念,而已过分简

单的方式来处理研究资料。”见其文《超越‘实用’之思~一孑L子诗学思想之再释与重

估》,

《思想战线》,2011年第2

期。

万方数据“诗可以兴”与孔子仁学/1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刘若愚认为孔子“所关切的是诗的功用,而不是诗的起源或性质。”①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其忽略了“兴”的内涵恰恰可以作为

诗的起源或性质这一历史事实,并且忽略了“兴”与孑L子学术思想

的核心——仁的内在相通之处。

一兴的原始涵义及其在先秦文献中的使用

钱锺书在论“易之三名”时,曾反驳黑格尔关于中国文字不宜思

辨的论断,认为汉字“不仅一字能涵多意,抑且数意可以同时并用”,

“语出双关,文蕴两意,乃诙谐之惯事,固词章所尤为,义理亦有之。”②

钱锺书先生关于汉字的这种观点,可以为“兴”字提供重要的提

示和借鉴。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在文字训诂上还是

在早期文献的具体使用中,“兴”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涵义。

从字源和字形上来看,“兴”字象以手举物之形,其直接涵义首

先指某一客观事物被举起。在甲骨文中,“兴”字作淄(乙一四六

二)或然(甲一四七九),商承祚认为前者“象四手各执盘之一角而

兴起之”,而后者爿在下增口,“则举重物邪许之声也”。③郭沫若释

爿为“凡”,为檗(盘)之初字,并引《说文》指出桀(盘)有盘游、旋归

之意。④

其次,“兴”字还涉及人的身体(手)、动作的举或起。杨树达曾指

出:“物自起为起,内动字也;举物使起亦为起,外动字也。兴之训起,

以字形核之,当为外动举物使起之义。⑧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在

早期文献中“兴”主要作内动字使用,而极少纯粹作为外动字使用,并

①[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②钱锺书《管锥编》,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页、第5页。

③商承祚《殷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