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日臻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着互
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然而,技术的疾速革新也会带来某些“副产品”,为部分互
联网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技术便利,譬如,恶意不兼
容行为。一方面,经营者运用技术手段实施不兼容行为,可能是出于维护自身商
业秘密、信息安全亦或防止其他经营者“搭便车”等,其目的具有正当性,也符
合商业逻辑,这类行为通常不具可责性。但是,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市场竞
争的日益激烈,部分经营者为谋求竞争优势,达到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效果,利用
技术手段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实施恶意的不兼容。此类恶意的不
兼容,不仅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破坏了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也冲击了互联
网“互联互通”的基本价值。当前,恶意不兼容行为不仅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恶意不兼容条款的约束,又因其具备拒绝交易和限定交易的行为外观在一定条
件下被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这两部法律在调整功能上互补,力求为恶
意不兼容行为提供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然而,对收集的86件案件进行梳理分
析后,笔者发现,不论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反垄断法》,均可能面
临规制的困境。譬如,在恶意不兼容行为的认定层面,现行法律规范不仅未明确
不兼容的适用规则,而且对行为主观状态“恶意”的认定也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
标准。同时,囿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专条的宽泛化表达以及该专条各
款项间的模糊边界,使得该法对恶意不兼容行为的实际规制效果远不及立法者和
公众的期许。此外,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情形中涉及相
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法律规定也未完全契合互联网发展之需,同样
难以对恶意不兼容行为起到充分的规制效果。因此,本文旨在关注和分析恶意不
兼容行为的现行规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互联网恶意不兼容行为的基本认知。恶意不兼容的行为构造由主
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构成。主观层面,“恶意”并非与“故意”同义,而是在其基
础上还具有“恶性”的特性,在竞争法视野下,这种“恶性”通常体现为对诚实
1
信用原则和公认商业道德的违背。客观层面,“不兼容”是指互联网经营者一方
拒绝与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和服务进行接入或者交易,包括选择性地封
禁、屏蔽网络链接和信息流通等。当前,“屏蔽”“封禁”“二选一”等均可纳
入“不兼容”的范畴。恶意不兼容行为的泛滥趋势、对竞争法所保护法益的侵犯
以及对互联网价值取向的背离,使得对其规制存在必要性。
第二部分,我国互联网恶意不兼容行为的规制现状考察。通过对既有规范和
收集案例样本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恶意不兼容行为虽可以被纳入多部规范的
约束范畴,但在选择法律适用时,主要依据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
法》。当前我国行政执法机构和法院在对恶意不兼容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时,面
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一是对恶意不兼容行为认定困难;二是《反不正当竞争法》
恶意不兼容条款适用空洞化;三是《反垄断法》规制困难;四是法律适用混乱。
第三部分,我国恶意不兼容行为规制困境的原因分析。首先,恶意不兼容行
为之所以认定困难,其原因在于,“恶意”尚缺明确的认定标准,法律对于不兼
容也尚未明确其适用规则。其次,互联网专条的宽泛化规范用语表述和既不周延
又不互斥的类型化缺陷,造成了恶意不兼容条款的适用困境。再次,现行相关市
场界定方法的缺憾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上的不足,导致了《反垄断法》规制恶意
不兼容行为的困境。最后,法律协调机制的欠缺造成了法律适用选择上的任意性,
进而导致法律适用混乱。
第四部分,互联网恶意不兼容行为的法律规制完善。首先,对于在市场中处
于不同地位的企业关于恶意不兼容行为的认定应当采取差异化的认定标准,明确
其不兼容的适用规则。其次,对互联网专条进行限缩解释适用,同时,厘清各类
型化条款之间的边界内涵。再次,在《反垄断法》层面弱化相关市场界定的重要
性,可采用“市场支配力—竞争效果”的分析路径。同时,从数据等角度优化市
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最后,构建法律适用协调机制,形成恰当的法律适用秩序,
避免法律适用选择的任意性。
关键词:恶意不兼容;技术中立;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垄断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