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
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
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运用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
直线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
(7)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发
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两条直线的夹角;点到直
线的距离.
难点是两条直线垂直条件的推导;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
概念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本节内容与后边内容联系十分紧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圆锥曲线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常重要.
(1)平行与垂直
①平行
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
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
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
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②垂直
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
推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
要条件可叙述为:
或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
(2)夹角
①应正确区分直线到的角、直线到的角、直线和的夹角这三个
概念.
到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
的角,它与到的角是不同的,如果设前者是,后者是,则+=.与所
夹的不大于的角成为和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
当到的角为锐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当到的角为钝角时,则
和的夹角也是.
②在求直线到的角时,应注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找出与,
的倾斜角,关系,得出或,然后由,联想差角的正切公式,便可把
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语言来表示,推导出
.
再由与的夹角与到的角之间的关系,而得出夹角计算公式
这种把“形”转化为“数”的方法,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要
认真揣摩.
③对于以上两个求角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
情况选用.
(3)交点
①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它们的方程的公共解的问题,这
可以由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定义来理解.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
相应的由直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有惟一解、
无解、无数多个解.但在实际判定时,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方便.
若,,则:
与相交;
且;
与重合且.
(4)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研究点与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教科
书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推导
过程中,把与两条坐标轴都不平行的线段的长度的计算,转化为与坐
标轴平等或垂直的线段长度的计算,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
②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推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应鼓励同学们思考,
下面介绍一种较简便的方法.
如右图,设,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则有
即
得
,
即,
.
当时,上述公式也成立.
(5)当直线中有一条没有斜率时,讨论平行、垂直、角、距离的
问题,不必套用以上结论,这时可结合图形几何性质;直接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本节知识与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三角知识联系非常紧密,
教学时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如学生对两条直线的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条件
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在研究两直线平行时,应引导学生迅速建立联系:
同位角—倾斜角—斜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