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如表可推知,西周时期()

材料

出处

(周武)王“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尚书·洪范》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周礼·小司寇》

A.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 B.具有原始民主的遗存

C.鲜明的贵族政治色彩 D.君主的权力逐渐集中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周武)王‘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以及“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可知。在西周时期,决策时会广泛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有咨询卿士、庶人、万民等的情况,这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一些遗存,在原始社会部落决策时往往是集体协商的,西周这种广泛征求意见的方式有原始民主的影子,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内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在决策时有咨询卿士、庶人、卜筮,以及小司寇召集万民询问国家大事的情况,与分封和宗法制的结合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向庶人、万民等征求意见,并非仅仅体现贵族政治色彩,如果是鲜明的贵族政治色彩,那么重点应该是贵族在政治中的主导地位,而材料中体现的是多阶层参与决策,排除C项;材料中的情况是君主在决策时广泛征求意见,这与君主权力逐渐集中是相悖的,君主权力集中则是君主较少听取他人意见,独揽大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管子》中强调:“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也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据此可以说明《管子》一书()

A.体现了德治与法治之争 B.兼有法家与道家观念

C主张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D.融汇集权与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体现了君主集权的思想,君主掌控着国家财富等分配大权。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了君主施政要顺应民心,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由此可知,材料中既体现了君主集权的思想,又体现了民本思想,所以《管子》一书融汇集权与民本思想,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没有体现道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当时的治国思想,没有提及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秦简》中关于文书的律文:“传书受及行之,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相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书有亡者,亟告其县官。不从令者,丞、令、令史主者赀各一甲。”这一规定()

A.实证了秦朝文书繁密 B.有利于保障政令传送

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体现了严刑峻法治理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据题意可知,秦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文书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来保证文书的传递通畅,所以秦朝的文书行政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B项正确;材料反映秦朝文书制度保障政令畅通,没有反映文书繁密,排除A项;文书制度是针对地方,并非中枢机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B项。

4.汉文帝时期诏举贤良方正与贤良文学,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这说明当时官员选拔()

A.适应了中央集权 B.强调家世门第

C.打破了士族垄断 D.注重个人品德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可得出在官员选拔方面强调官员的德行,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选官注重道德,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并非家世门第,排除B项;当时没有出现士族垄断,排除C项。故选D项。

5.西汉时规定,官员辟举百石小吏以上,要呈报中央任免;东汉时,地方行政长官可以直接辟用下属,毋须再报请三公府和尚书台;隋朝时,郡县僚属不再自辟,“悉由吏部。”以上变化反映了()

A.地方行政制的继承与调整 B.中央对官员考核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