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难点4 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重难点4 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难点4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年

高考北京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虚词推断

2023年

高考北京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虚词推断

2022年

高考北京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虚词推断

2025年考向预测:

虚词推断是阅读分析能力。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是北京卷重要的考点,未来还会频繁出现。根据前后文进行虚词词义推断的形式比较稳定,基本上采用选择题形式。有的试题是两句话中的同一个虚词用法考核,有的是课外的虚词与课内的虚词比较用法。因此,要联系上下文,了解整句话的意思之后进行推断。北京卷的文言文文本试题主要呈现以下命题特征:一形式上是单文本;二选材上重视先秦散文或者名家名篇以散文围住;三内容上注重修身养德品格养成;四强调尊重文本信息,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设问形式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设问解读

这一类题的选择题,把两句话中相同的虚词用法比较,选择正确的一组,是北京高考的难点。推断题指向的是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点,利用已有信息进行。

高分技巧

1.虚词推断的方法

(1)位置推断法

同一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过秦论》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表疑问语气。“也”用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就是这种用法。

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词,《鸿门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师说》“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代指蔺相如;用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表语气副词,还是。

(2)词性界定法

同一个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的“之”,译为“到”;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词“这样”,《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的“之”;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中的“之”就是这种用法。

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故前两句中的“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第三句中的“何辞”,即“辞何”,是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第三句中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3)句式推断法

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归去来兮辞并序》“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应是表修饰的连词。

《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中的“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应是“趁着”的意思。

(4)语境分析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它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单句和复句)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则表达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

2.虚词推断注意事项

文言虚词要“三抓”。

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

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北京市十一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①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