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
第二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荷载
主讲人:王维时间:2020.02
建筑结构与识图
工程造价
目录/CONTENT
02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
03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05
03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PART03
抗震概念设计
一般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设计,包括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3个方面。
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要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以现有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目前,地震及结构所受地震作用还有许多规律未被认识,人们在总结历次大地震灾害经验中认识到:一个合理的抗震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筑的体型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
2.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具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点:
3.抗震结构的各类构件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或延性)。
4.抗震结构的各类构件之间应具有可靠的连接。
5.抗震结构的支撑系统应能保证地震时结构稳定。
6.非结构构件(围护墙、隔墙、填充墙)要合理设置。
场地、地基和基础
场地
建筑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地基和基础
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地基指的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同一结构单元不应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1.结构体系的选择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63881.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65668.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71956.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74357.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80558.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81250.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182634.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202101.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202731.pptx
-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 教学资源库-1735394204297.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