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南省五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河南省五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五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轴心时代,希腊和中国等一些文明古国就开始奠定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及自我反思的普遍框架,每种文

化传统在道德价值判断领域也呈现出某种相似性。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曾用“中

庸”来界定德性。

“中庸”一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却被孔子视为德性的试金石。《论语》对“中庸”未展开系统

性的说明,只提醒人们“中庸”涉及了“性与天道”“过犹不及”“忠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经过长期积淀后,

儒家学者才凭借《中庸》向人们阐释了“中庸”的思想意蕴。

首先,《中庸》强调,孔子及先秦儒家所谓的“中庸”肇始于某种特殊的人性理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修道之谓教。”作为一切生命的源泉,“天”与其所生成的万物有相同的本质。遵循从“天”那里获得的

“性”或人之为人的本质也就成为“道”,即评价人们情感、行为的根本尺度。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的“道”

尽管广大、精微,其实质又与“庸言”“庸行”相融合。

其次,《中庸》试图把“中庸”演绎为成就德性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君子应该懂得“慎独”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对“性与天道”的敬畏,君子才会深刻省察其“独”,即自己的动机。或者说,“慎独”就是要把“性”

或人之为人的本质主宰生理欲望作为动机。另一方面,合乎“性与天道”的君子可以达致“中和”。“喜怒哀乐

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认为,喜怒哀乐源于人的生理欲望,并且有可能使得“性”或人

之为人的本质偏离正确的道路。因此,人们只有借助“慎独”才能处于“中”的状态,也就是以正确的方式运

用“性”或人之为人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和”则是实现“中”的结果,具有契合事物的本性及和谐共生的

意思。

与孔子及先秦儒家非常相似,亚里士多德同样以自己的人性论作为逻辑起点,由此推论出了“中庸”的基

本形式:“在感情和实践中过度与不及都是错误,适度则是成功并受人称赞。”“中庸”寻求的适度不仅有别于,

而且必须限定在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也就是说,“中庸”不是表示在人类生活之外、算术数列的中间,

而是对应于人们正确地运用理性的方式。如果只是停滞在逻辑论证的层面,那么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就很难

被用来指导道德实践。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介于过与不及的“内在中庸”,另一种是定位于各

种情感与行为之中的“外在中庸”。与之相应,《中庸》将孔子分析德性的思想概括成“中一和”结构,而所谓

的“中”“和”与亚氏的“内在中庸”“外在中庸”非常相似。从形式上看,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可谓

河南省五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河南省五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美美与共”,共同以人性论、避免过度与不足作为界定德性的基本视域,并且确信人的情感和行为能够养成

正确、合宜的品质。

然而,就二者所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言,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又彰显出“各美其美”的特点:

孔子及先秦儒家崇尚尧、舜的“允执其中”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延续了古代英雄社会仰慕高超射箭术的风俗;

孔子及先秦儒家尤其注重人与外在生存情境的和谐共生,而亚里士多德则更为强调个人自觉运用理性的重要性。

这种关于“中庸”的不同理解表明,中西文明在轴心时代所自主构建起的德性论,不仅因为传承、发展本民族

固有的价值观念而养成各自独特的精神气质,而且有必要通过互学互鉴来超越文明隔阂、实现文明和谐。

(摘编自尚建飞《中庸之德: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文档评论(0)

132****7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