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课后题答案.pdfVIP

2025年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课后题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

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

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论述题可结合文学是社会意

识形态、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具体阐述)

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

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

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

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

性。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

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

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

感交流的特性。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

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

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

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

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的特性。第三,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

的特性。

第三章、文学创作

1、分析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一般说来﹐创作动机虽然给整个创作过程以重要影响,但它的最终目标却在

创作过程之外:或者是作品风格(追求创新等),或者是个人目的(情感宜泄、表现

不满、传达个人意见等),或者是社会责任(批判社会、宣传某种政治见解,赞扬某

种社会现象等)﹔创作冲动则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

2、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学直觉主要把握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

术直觉则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第二,科学直觉排斥个人偏见,艺术直觉则

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科学直觉的任务是揭示对象的固有的客观属性,在这里

个人偏见会破坏主体对对象的正确把握。艺术直觉则面对事物的审美价值,对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同的人来说,一件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奔腾不息的大江在苏东坡眼中

表现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

怀古》)而在李后主那里则化为不尽的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三,科学直觉较少带有情感色彩,艺术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