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刑法期末复习资料.docx

刑法期末复习资料.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期末复习资料

一.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刑法修正案)

2.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如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惩办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附属刑法:指在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的法律条款。

4.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所制定的变通与补充规定。

5.香港、澳门尤其行政区合用的刑法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

三.刑法的体系

我国刑法的体系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构成部分,以编、章、节、条、款、项依次表述详细规范。

刑法的解释

1.扩大解释2.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3.历史解释4.体系解释

五.刑法三个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惩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侧面

1.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

“因不明确而无效”

2.刑罚法规的合法性原则

严禁惩罚不妥罚的行为

严禁残酷的、不均衡的刑罚

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使用方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六.犯罪的基本特性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谚:无危害无犯罪

☆社会危害性:反道德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衡量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原因:一是行为侵犯的客体;二是行为的手段、后果、时间、地点;三是行为导致的危害成果;四是行为人的状况及主观原因。

☆刑法之社会危害性

主客观相统一:主观恶性+客观损害;

质与量的统一:立法定性+司法定量

与其他部门法之区别

2.刑事违法性(法律属性)

刑事违法性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之关系:互为表里

社会危害性是第一性的,刑事违法性是第二性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和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体现形式

刑事违法性和犯罪构成之间的关系(我国语境下):

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详细犯罪构成即具有刑事违法性,宣布犯罪成立

3.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构成(犯罪成立条件)→客观(违法)构成要件(客观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概述、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阻却事由)→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主观构成要件与有责性概述、主观构成要件符合性、有责性阻却事由)。

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论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简朴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一般的犯罪构成、加重的犯罪构成和减轻的犯罪构成

危害行为通说: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31.危害行为的特性

(1)有体性

(2)故意性

(3)有害性

(4)刑事违法性

根据危害行为的基本特性,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

(一)欠缺故意性的行为

1.反射动作,是指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瞬间作出的身体本能反应

2.睡梦中或精神错误状态下的举动

3.身体受暴力强制状况下的行为

4.不可抗力引起的行为

(二)欠缺有害性的行为

(三)欠缺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分类:

1.作为——不妥为而为

2.不作为——当为而不为

相似点:均系在意思支配下实行的破坏法益或者违反义务的行为;

不一样点:(1)作为违反严禁性规范,不作为违反命令性规范;

(2)客观上作为体现为行动,不作为体现为不行动;

(3)主观上作为是意欲有所为,不作为是有所不欲;

3.不作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人负有刑法意义的作为义务

A.法律规定的义务

a.刑法明定之义务:偷税罪、遗弃罪

b.其他法律明定、刑法承认之义务:夫妻间的扶养义务、救生员等

B.特定职业或业务规定的义务:企业主管的安全监管义务、医生的救死扶伤义务、警察制止犯罪的义务、消防员等

C.特定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协议、契约行为等

十.刑法因果关系:哲学因果关系切换到刑法界域的产物,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成果之间的关联

类型(国内老式学说):

1.必然因果关系2.偶尔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年龄

概念:刑法规定的自然人对实行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到达的年龄,亦称“犯罪年龄”。到达刑事责任年龄,若其他影响责任能力的要素皆正常,则推定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具有:包括部分具有或所有具有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一、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解析

二、相

文档评论(0)

139****9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