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作文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pdf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作文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作文素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主题解读

本单元阅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

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中国基层生活,

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伴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进。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与“乡土中国”相关的选材屡有出现,如

2017年全国卷I卷以“美丽乡村”“广场舞”为等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23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以《乡土中国等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进行答题。这些试题的出现都提醒我们在

复习备考中不可忽略对“乡土文化”的关注。

二、素材积累

(一)课内素材

1.费孝通:志在富民崇高境界

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

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演绎了

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学习

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

2.中国人“种地情结”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

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

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

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一一这样说来,我

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

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3.“同心圆”结构亲属关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

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

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且。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4.法、礼有别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

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

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5.文化是社会共同经验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

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

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二)经典素材

1.陆游诗中乡村风光与人生智慧

陆游诗中有不少写乡村生活作品,比如《游山西村》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

形象的描绘和深邃独特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在这首诗中,我们

看到了陆游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乡土风情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也感受

到了他那种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2.陶渊明:庐山底下农民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渊明一世生活,真算得最单调了。老实说,他不过庐山

底下一位赤贫农民,耕田便是他唯一事业。”归隐田园陶渊明,将自己真正融入农事、

农耕中。他居住在乡野间,没有市井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门外没有车辙马迹,甚至少有

人经过,清新得就像他笔下桃花源。

(三)热点素材

1.李子柴和袁隆平“同框”

李子柴和袁隆平“同框”的背后,是农业混搭“互联网+”的深意。这两位代表着中国农业故事的两个层面。一

是耕耘的不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水稻奇迹,如今,袁老即

便巳过始背之年,仍在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努力奋斗。另一个,则象征着劳动的诗意。“一箪食一瓢饮”“春

耕夏种、秋收冬藏”,农耕生活充满着烟火气和人情味,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对于故土的眷恋。将二者有机结合,

更容易吸引当代年轻人关注三农,感知乡土中国的魅力。

2.黄大发:当代愚公

一个当时年仅20多岁的农村大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