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高校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文章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剖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有效策略,为其他高校科学、规范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本主义”理念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都在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158万。在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就业率却受国家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未能持续增长,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俨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更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多项政策法规力保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就业指导,健全高校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且初步构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停留在以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指导、简历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性教学阶段,侧重于对大学生开展短期就业指导,而缺乏专业性、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1-3]。
当前,00后大学生是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其个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更加注重自我兴趣和自我满足,在求职过程中体现的择业观念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新特征,但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上则出现“从众”“扎堆”的现象。一方面,00后大学生择业观念从“有工作”逐步转向“有好工作”,对于职业的考量也从薪酬、稳定性等侧重生存需求的单一指标转向专业匹配度、兴趣匹配度、工作环境、未来发展、地域等实现个人价值的多元指标[4]。另一方面,社会多元化发展日益明显,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存在于社会各方面。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易受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传播易使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出现歪曲和错误。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产生的“学历贬值”、社会经济引发的“求职窘迫”、职场环境带来的“行业内卷”,让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认知偏差和职业认识肤浅,价值体系呈现出碎片化、迷茫化和模糊化的特点。“佛系”“躺平”“摆烂”等“丧文化”也借助互联网和媒体信息平台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备受追捧,由此出现的“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等问题加剧了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难[5]。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将个人与职业逐步融合的过程,即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价值观念等因素,结合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专业前景,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付诸行动,最终达成目标。“人本主义”理念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核心在于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以激发人的意识能动性和促成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一致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点。在“人本主义”理念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方向选择和职业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和职业观,增强职业素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将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相互融合,以实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6]。因此,高校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性,基于“人本主义”理念,探索更为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美国学者F.帕森斯(F.Parsons)首次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即“让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指导职业选择的理论”,并进一步创立了人职匹配模式[7]。20世纪40年代,以C.R.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学者,受人本主义影响,在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D.E.萨柏(D.E.Super)引入了心理学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