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昌龄《闺怨》第四十一天.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闺怨第四十一天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①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

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

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

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

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

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

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

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

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

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

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

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

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

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

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

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

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

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

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

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

“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

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

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

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

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

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

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

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

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

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刘学锴)

〔注〕①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

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文档评论(0)

tb1404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