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pdfVIP

2025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1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11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古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描绘的都是诗人在

夏天的所见,首古诗描绘的都是诗人于夏天所见之景,前者叙述小娃采莲之事,

后者刻画夏日小池之景。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诗句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将人、

事、景描绘的和谐自然,极具风趣,内容贴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夏天”。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古诗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撑小艇、采白莲、藏踪迹、浮

萍”等词语的意思,初古诗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含

的夏天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能用

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感知夏天的美好。

2.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

境产生共鸣。

五、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播放视频录音,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古诗二首。(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从我们班请了一位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首”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3.谢谢小老师的精彩讲解,“首”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请看老师范写,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下面的“自”的中

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你们真会学习,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快拿起笔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

个。注意写字时,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

展评:同桌交换,学着老师的样子夸夸同桌的书写。来看这个同学的书写,

点,撇短而小,老师给你一颗星。第三笔是长横,写得很规范,老师再给你一颗

星。如果你的同桌也做到了,请你给他画上两颗星。下面的“自”的中间两条短

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还可以写得更规范一些。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你抓

到了书写要领,你的字在田字格里大小合适,三星级的书写果然不一般呢!还有

谁的书写也得到了三颗星,举起小手让大家看一看!给会书写的同学鼓鼓掌!

5.请同学们换回课本,再来写一个“首”字。你们看,这个同学的书写更漂

亮了。端正坐姿,小眼睛看老师。古诗二首指的是?预设:《池上》和《小池》。

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池上》,板书课题。一起读一读。

6.池指的是哪里?池塘。池上就是池塘之上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池

塘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他的诗质朴

自然,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

认知思维方式。在课题处讲解“首”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后面的生字学

习做铺垫。)

二、读出文之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档评论(0)

131****4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