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辩证思考.pdfVIP

2025年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辩证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摘要: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

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

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

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

度上还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

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

受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

关键词:专才教育;通才教育;辩证

人才分为两种:专才和通才。专才,也称“纵向型人才”,指的是专业方向比

较集中,只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领域中的几个方面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技巧

的人才。通才,也称“横向型人才”,指的是发展比较全面,知识面比较广,活动

领域比较宽的人才。简单说来,主张培养能才的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主张培养专

才的教育就是专才教育,这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

通才与专才的争辩古来有之,一直没有定论。这个问题理应引我们的重视。

因为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应坚持“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还一直是存在争

议、尚无定论的话题,现在举国上下群情激昂地说“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

这未必是什么好事;两种教育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劣势,本文试就对它们的关系作

一些梳理,以求对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遁才教育

通才教育的思想古来有之,我国商周时期的“六艺”,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通

才教育。现代意义上的通才教育起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它们

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可自由转系、转院甚至转

校,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通才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

标,要求自由、平等个人性解放,十分着重普适化、综合化、基础化、自由化和

人文化。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在现今社会,新科学技术的生长点,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

学科之间的空白地区,因此通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利于适应现代科技综合化

的发展。另外,通才教育中的学生基础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这不仅有利于他们

个人的智力开发、人格完善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更有继续发

展的空间,更适合于在瞬息万变,迅猛发展中的社会生存。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例如:美国是实施通才教育的代表,可在

实施过程中,该国从19世纪30年代到现在,常会就通才教育问题进行大辩论,

原因之一与通才教育最适合农业经济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力

和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社会背景有关。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这种体制的局

限性日益突显出来,现代知识的急剧增长使一个人实现通”的难度不断增大。试

想,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谁还能通晓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学问而成为通才?因此,

许多学者认为通才只能是个体一生追求的目标,而绝不可能是大学四年就能得到

的结果,甚至一二十年的在校学习也无法使人变成通才,这更多的还需要依靠继

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过度强调通才教育只能导致肤浅。一般来说,通才教育容易造成“辞海”式的

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系统、不扎实,有可能造成学生在刚就业的时候难以

“上手快”,在刚就业时需要一至二年时间的适应和深入过程,效果不能立竿见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