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平衡和调适—以“张扣扣案”为分析对象.doc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平衡和调适—以“张扣扣案”为分析对象.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PAGE2

目录

TOC\o1-3\h\u2282摘要 1

24803一、复仇观与复仇型刑事案件 2

15052(一)复仇观渊源概述 2

27779(二)复仇型刑事案件 3

10807二、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原因 4

1282(一)思想渊源 4

21405(二)价值冲突 5

15050(三)司法制度本身层面 5

31865三、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平衡和调适的重要性 6

16700(一)情法产生冲突的消极后果 6

18223(二)情法冲突的平衡和调适的重要性 7

9100四、复仇型刑事案件中对于情法冲突的平衡及调适的启示 8

17156(一)将情理论融入刑法解释 8

2403(二)在裁判文书说理过程中引情入理 9

16546(三)在司法适用中把握情理的限度 9

20926参考文献 11

PAGE

PAGE2

论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平衡和调适—以“张扣扣案”为分析对象

摘要

体现法理和情理冲突的复仇型刑事案件古已有之。近年来,凸显情法冲突的复仇型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媒体与舆论的介入使得此类案件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社会舆论轰动,其反映公众对情与法平衡的追求及当前情法冲突衡量机制的期待。本文以“张扣扣”案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观渊源,尝试界定复仇型刑事案件的内涵及特点,阐述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冲突的根源,说明冲突平衡和调适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对复仇型刑事案件中情法平衡调适的法律对策和建议,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情理;法理;复仇型刑事案件

一、复仇观与复仇型刑事案件

(一)复仇观渊源概述

复仇观念渊源于人类原始社会,当私权利受到侵害时,由于国家和法律尚未出现,没有集中统一的公权力加以救济,故人类只得采取自力救济也即复仇行为来实现自救。有学者认为,复仇观念体现了群众对原初实体正义的诉求,复仇者实施报复行为希望在原侵害人身上实现效果上的损害对等甚至更为严重。但是由于社会早期存在私力复仇限制因素较少且个人行事自由空间大,报复行为往往难以被司法机关所控制,这就使得新的侵害行为会再次发生,所以在社会早期形成了复仇行为屡禁不止的普遍局面。

国家和法律出现后,复仇观念和复仇行为并没有因此停止或消灭,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以合法或合理的形式存在着。并在奴隶社会早期时复仇行为是被认可的,例如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复仇观念及行为就是被认可的。在《周礼?秋官?朝士》中就有记载道:“凡报仇者,书于士,杀之无罪”,即复仇行为不用承担罪责。到封建社会时期时,虽然已经有了法律明确禁止复仇行为,但是实践中统治者往往用道德伦理孝道观对复仇者网开一面,长此以往,复仇观念受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双重推崇和认可。在《宋史》中就记载过一则“甄婆儿复仇案”,因是血亲复仇刑事案件,宋太宗以杀人者是为母报仇为理由予以豁免罪责。可见在古代社会中复仇行为无论有没有法律依据的支撑,都很难受到刑事处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复仇行为是绝对被禁止的,无论是处于何种杀人动机,都只会作为量刑时的参考,不会被随意作为定罪时脱罪的理由。但是进入现代国家时期后复仇型刑事案件却时有发生,这同样是因为受到复仇观念的深远影响,受害者家属尽管可能认识到会受到刑事处罚,却还是采取了与原来的伤害行为等同后果的复仇行为。唯一不同的是,在现代法治社会时期发生的复仇型刑事案件是必然会受到刑事处罚的。所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复仇观念和现代法治观念是相悖的,因而这一观念是被否认的,而否认这一观念又和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有着一定的冲突。

(二)复仇型刑事案件

复仇型刑事案件其实不是新生事物,在古代时已经有许多案件被归类到复仇型刑事案件当中了。在现代司法已经对复仇行为进行功能性替代的今天,张扣扣为母报仇的行为被媒体大肆渲染,案情具体情况见下图1,23年前的故意伤害案被重新提起,张扣扣幼年丧母并亲眼目睹母亲与王家父子斗殴致死,以及法医现场对其母亲尸体开颅检验的一系列残酷场面,在张扣扣的成长过程中似乎一直以复仇为目标,在入伍后更是多次表露出复仇意愿,尽管在入伍期间多次接受心理治疗,但始终对王家伤害致死母亲一事耿耿于怀。在退伍后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顺,便将所有原因归结于王家害死母亲。在庭审过程中张扣扣一直称“要是当时母亲没有被他们害死,现在的他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曾于案发次年携女儿前往陕西省政府上访,希望能够重新翻案或者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补偿,张父最后一份手写告状信时间落款为2001年7月,也即从1997年到2001的五年间,张扣扣及家人一直在为该案件奔走,可以看出张扣扣之母的死亡和审判结果在张扣扣及家人的内心中从未给与认

文档评论(0)

lhmibt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成人学历教育服务10余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