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准考证号姓名… ……请将此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准考证号
姓名
…
…
…
请将此条形码揭下,
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2021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
(苏木乡镇级)
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
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仅限华图教育内部教学使用!)
条
条形码
…
切切切切切切
切切切切切切
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
切切切切切切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
为100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
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
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第1页共14页
二、给定资料
1.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数字乡村包括智慧党建、智慧政务、在线求职/招聘、乡村文旅、扶贫专栏、互联网+公益、农村电商平台、技能培训、法律咨询/援助、乡村金融、智慧养老、妇女/儿童服务等涉及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会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实惠。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业农村云平台基本建成。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加快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提升“三农”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巨大潜力,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目前我国有9亿多网民,不到三成来自农村。数据显示,到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怎样缩小城乡之间
第2页共14页
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近日,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希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今天的美丽乡村,倒映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天光云影,享受着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