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93.040CCSP28
团体标准
T/JSTERA55—2024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施工灌浆质量检测冲击弹性波法
Constructionofprefabricatedconcretebridges—Groutingqualityinspection—Shockelasticwavemethod
2024-05-30发布2024-06-01实施
江苏省交通经济研究会发布
T/JSTERA55-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1
5仪器 1
6准备工作 2
6.1基准调试 2
6.2技术准备 3
7现场检测 3
7.1方法选择 3
7.2测点布置 3
7.3检测步骤 3
8数据分析和检测报告 5
8.1数据分析 5
8.2检测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套筒灌浆密实性检测用表 6
附录B(资料性)冲击弹性波检测数据时域分析方法 7
B.1时域分析法 7
B.2分析方法 8
附录C(资料性)冲击弹性波法检测套筒灌浆密实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9
C.1试件厚度 9
C.2套筒布置方式 9
C.3箍筋及钢筋网片 9
I
T/JSTERA5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经济研究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常州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森淼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溧阳市交通工程建设事业发展中心、华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广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丽杰、王国明、孙劲英、赵书锋、孙超、王振滨、邵浩东、龚玉宇、崔振华、苏雷成、曹向浦、徐德民、包旭、孙明祥、周跃明、任永泉、施亮、朱蕊、丰荣良、庄云、尹发聪、任孝忠、鲁飞、毛安静、杨森、袁野、申军、赵宝根、张惠闵、孙乐泉、杨亚峻、曾腾腾、王成建、占卫国、俞科峰、陈光林、黄建科、杨磊、何雨、黄飞、邱俊彦、雷松、汤勤、韩辉、吴伟俊、李杰民、郭瓅琴、贾云清、刘金涛、邹文军、廖波、张伟、魏赛赛、江铖、张亚楠、李毅、吴涛、黄志奕、陈锋、宋建强、董戈、汤彬伟、徐春风、陈晶晶、蒋蔚、王芮文。
II
T/JSTERA55-2024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施工灌浆质量检测冲击弹性波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桥梁下部结构冲击弹性波法灌浆密实性检测的基本规定、仪器、准备工作、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套筒连接灌浆采用冲击弹性波法的质量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JSJTQX20-2021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冲击弹性波法
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利用冲击器产生瞬时冲击力,并通过传感器等接收器捕捉由这些冲击力引起的弹性波信号,并通过仪器进行信号的解析和输出。
注:冲击弹性波法的原理在于:当弹性波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如果遇到缺陷,它会部分反射回来。通过记录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和振幅,结合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信息。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检测混凝土表面的裂缝、空洞、风化和松散等缺陷,而且能够在不损害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提高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0T 699-2016 简易升降机检验规则.docx
- DB50T 700-2016 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 .docx
- DB50T 701-2016 普通两轮摩托车低碳产品评价方法及要求.docx
- DB50T 702-2016 电梯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x
- DB50T 703-2016 电梯无脚手架安装工艺安全操作规范.docx
- DB50T 704-2016 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钢结构零部件防腐蚀保护技术规范范.docx
- DB50T 706-2016 儿童福利机构模拟家庭服务规范 .docx
- DB50T 708-2016 荣昌手工夏布本色布.docx
- DB50T 709-2016 荣昌手工夏布印染布 .docx
- DB50T 712.1-2016 医疗物联网远程监控业务 第1部分:平台功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