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根据国标委发[2023]58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
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纺织品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的测定》
列入202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T-608,该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杭州市质量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
2.背景和意义
光引发剂用于引发单体聚合交联的固化,在印花类纺织产品中用于促进印花胶粘剂的固
化以及增强印花着色,在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材料表面黏合成膜技术中用于导电材料的印制
和固化,此外广泛用于各种聚合物的生产。对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的毒理性研究
发现:其不仅对皮肤具有刺激作用,还可通过与人体细胞球磷脂复合层间的强作用力,影响
细胞质膜的运动和硬度,从而扰乱雌性激素受体反应,增加患癌风险。
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在纺织产品光固化作用的过程中,因无法全部完成聚合
而使部分物质仍残留在纺织品中,同时会扩散到环境中。不仅对接触产品的人体带来危害,
在环境中聚集后将造成整个生态链的破坏。
2019年9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作为高关注度物质
(SVHC)进行评议。2020年1月16日欧盟REACH法规将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
列入第22批高关注物质清单,明确指出该两种物质具有生殖毒性,并对相关产品中该两种
物质的含量进行限制。
目前,纺织品中光引发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尚无相关国内外标准。为掌握
两种光引发剂分布情况和迁移转化规律,保护消费者安全,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
纺织品检测技术平,制定纺织品中光引发剂的检测标准意义重大。
3、主要工作过程
2023年8月—2023年10月,成立起草小组,收集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和标准。
2023年11月—2024年3月,开展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和仪器分析检测研究,初步建立
本立项标准方法,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4月—2024年7月,根据试验方案,进行有关试验方法的条件选择和系统试验
验证工作,开展实际样品检测。
2024年8月—2024年12月,对相关实验数据和验证结论进行整理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
稿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并发各委员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年***月—,整理征求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送审稿。
***年***月,召开标准审定会。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草规则》和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进行编写。本标准按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制,在对纺织产品特性
了解的基础上,广泛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及文献资料,建立适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征求行业内
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充分结合。
力求编写的标准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以便于本标准发布后推广应用。
三、主要内容的确定(包括主要试验分析)重点内容
1.方法原理
纺织品中光引发剂907和光引发剂910物质经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滤膜过滤后,采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
2.色谱条件的确认
2.1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光引发剂相关化学物性,试验选择了常规的C18柱(3μm,2.1mm×100mm)进行
分离试验,发现C18柱能较好实现2种光引发剂的分离,色谱图见图1。
图12种光引发剂分离色谱图
2.2流动相的选择
试验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初始分离条件,当乙腈和水体积比为50:50等梯度时,可较
好地实现2种光引发剂的基线分离(见图1)。因此后续试验采用乙腈-水(V/V=50:50)作
为流动相。为使光引发剂在正离子模式下离子化程度更好,流动相中添加0.1%甲酸。
2.3柱温的选择
试验考察了不同柱温(30℃、35℃、40℃、45℃、50℃)对目标物的分析效果和响
应的影响。试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规范 编制说明.docx
-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规范 编制说明.pdf
- 二氧化碳捕集 第2部分电厂燃烧后CO2捕集确保和维持稳定性能的评估程序 编制说明.docx
- 二氧化碳捕集 第2部分电厂燃烧后CO2捕集确保和维持稳定性能的评估程序 编制说明.pdf
- 二氧化碳捕集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docx
- 二氧化碳捕集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pdf
- 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氙灯老化性能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氙灯老化性能的测定 编制说明.pdf
- 轻型汽车视野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docx
- 轻型汽车视野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