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VIP

【+高中语文++】《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妻书林觉民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挚的爱,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3.感悟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传承革命先烈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激发青年学生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1887—1911)知人论世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13岁参加科举考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15岁的陈意映,次年有一子依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不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骨干成员。1911年(清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后失败被捕,牺牲,时年24岁。知人论世

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写的。陈意映,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封信,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取名叫林暖苏。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间,取名仲新。但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知人论世

文体知识《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原文写在一方布帕上。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第一部分“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第2—6自然段)?第三部分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衷肠。(第7—8自然段)?

文本探究第一段1.林觉民作《与妻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作答。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2.至爱一词,多重的分量,多深的真情。作者深情的吐露着对于妻子的情谊——“吾至爱汝”“吾爱汝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至爱”呢?(提示:第三段、第四段、第六段)①三次回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②三桩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3.既然三忆三愿都饱含“吾至爱汝”的深情,那作者为何要“勇于就死”,留下弱妻稚子?请同学们速度默读课文的第三、第五段话,找出相关句子。(注意圈点勾画,做标注)①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③离散不相见,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文本探究8.理解本文“至情至性至真”的表达特点,举例鉴赏。(1)作者毫不回避自己的儿女情长,毫不掩饰对生的留恋,也恰是这份柔情才使得林觉民的英雄气质更真实。(2)感情丰富,文中涌动着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3)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其情深挚,其理服人。(4)用典对比手法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加强表现力。

问题探讨你觉得《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还是一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