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力”破解“三无”的习作密码
摘要:部分学生写作时会遇到无材、无言、无法的问题,探询成因,出示破解问题策略,师生共同努力,提升习作素材甄别力,提高习作语言表达力,增强思维感悟力,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方得破解习作密码。
关键词:习作素材甄别力表达力感悟力
在语文学科中,习作成为大语文舞台的“重头戏”。而一部分学生习作表现较差,个案原因种种,其主要是写作路径链弱化。我们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对语文老师布置的习作感到一脸茫然,心中无材、无言、无法等,语文老师可以尝试培养学生的甄别力、表达力和感悟力等,合力破解习作密码。
一、知晓习作“三无”成因
了解学生习作中遭遇“三无”难处,教育学生,走进学
生内心,分析写作时存在“三无”问题背后成因,解疑释惑,补齐短板。
1.“无材”写作,缺乏经典素材浸润
为何一部分学生写作时心里空空,没有素材可用?部分学生读了不少书,可读了无营养的书较多,这无益于习作。虽然教材课文篇篇学了,但是没有学好学透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枉费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心血,没有充分汲取精选课文精华,这些课文每篇都是经典范文,“营养”不良实在可惜。一部分学生没有深读背诵文章,临到写作时,突显心中无习作素材,出现习作本领恐慌。按着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有些学生远远没有达到此要求,阅读匮乏,心中无物,脑中无人,目中无事。没有素材储备,无法建构习作篇章,思想没有得到文学滋养。阅读数量少,质量差,造成学生“无材”难写作,失去习作兴趣。
2.“无言”表达,缺乏字词句积累
字词句积累少,语文基本功差,语言文字表达不顺畅,语言思维遭遇障碍,提笔无言可写,文思闭塞。一部分学生对语文教师反复强调的字词置若罔闻,不主动书写练习巩固,学完忘完,每临习作时,语言文字表达不清,语法错误,毫无文采。更有甚者不愿查字典、词典,不能充分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有限的课堂不能解决无限的教学问题,语文教师代替不了学生字词句积累记忆,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掌握字词句,谈不上灵活运用字词句,习作将失去源头活水。有的学生喜欢图片化、碎片化学习,眼高手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态度不端正,书写不公正,耐不住性子,心难以静下来,动笔“无言”,写不出准确的字词句,语言文字表达陷入窘境。
3.“无法”创作,缺乏思想启迪价值
一部分学生对课文体裁不甚了解,不知晓文章写作手法,驾驭不了文章主要内容。自己不思考,不主动学习写作方法,习作不善于模仿课本经典范文,写作方法不落实在文章中,不注重写作手法运用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最终陷入方法窠臼。习作没有章法,写出的文章“四不像”,让老师辨认不出习作体裁类别。
不了解各种文体写作手法,不知道写作规律,写作手法单一,习作干瘪空洞;写作手法错用,文字表达低效。作文创作没有思想启示价值,思维难以得到有效淬炼。文章写作失去初心旨义,凸显不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思想得不到彰显。
二、提升习作素材甄别力
学生习作内容是由相关素材建构而成,选择素材要有取舍。有所读有所不读,习作素材要有代表性,素材要能表情达意。小作者把心中储备的素材适时甄别出来,经过消化吸收,融入个人思想感情,形成文章。
1.有所读有所不读
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不同主体通过多媒体向受众推送各种信息素材,学生目不暇接。有的垃圾信息让缺乏阅读甄别力的学生防不胜防,对学生产生严重不良干扰。因此,要提升学生甄别力,多看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多阅读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名著,不看低俗书籍,不读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语文老师要推荐中外经典书目,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推荐给学生或家长,加强指导阅读经典,让经典素材入脑入心。用经典“营养”滋润学生心田,为学生习作夯实根基,让纸质经典浸润芳华,为学生人生奠基。
2.习作素材要有代表性
学生写作不是堆砌素材,而是选择恰当的素材能够紧密充分地表达习作主要内容。在说理文章中,素材事例作为论据,能够有力地论证论点,表达作者思想观点。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文章列举了明代李时珍、美国爱迪生、近代齐白石等三者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努力并取得伟大成就。作者通过精选古今中外三者素材,论证观点。可见这篇文章的素材证例是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对论据的甄别用心良苦。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材,选择代表性素材消化入文。
3.素材要能表情达意
引导学生留意课文引文内容,引文素材是为表达主要内容服务的。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是为表达旨意、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等。为了让文章内容更有说服力,需要引经据典、名人名言、数据统计等,引文内容要有的放矢,不是文不够情来凑,而是引文内容力求形神兼备,凸显主题思想。例如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健按摩师评分记录表.doc
- 《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课件.pptx VIP
-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2021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试卷.pdf
- 专题14 电磁感应 -【好题汇编】十年(2015-202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Celestron星特朗Deluxe 80EQ 天文望远镜用户手册(#81048).pdf
- 2024年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VIP
-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pptx VIP
- 合作原则下浅析《良医》中的医患对话.docx
- 惠普HP Car Camcorder f650 seriesHP Car Camcorder f650x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