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篇橡胶加工★定义:由生胶及其配合剂经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作用制成橡胶制品的过程。★工艺过程:塑炼→混炼→成型→硫化第八章胶料的组成及配合第一节橡胶一、分类1.按来源分天然胶合成胶再生胶生胶废旧橡胶制品和生产中的硫化胶边角废料经加工处理制成的具有塑性加工性和能重新硫化的橡胶。尚未交联的橡胶,由线型大分子或者带支链的线型大分子构成。2.按物理性状捆包胶:块状,加工工序多,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但综合性能好,主要胶种。颗粒胶:热塑性橡胶,不需硫化,易于回收再用。粉末胶:粒子直径在1mm以下,常用的是丁腈粉末橡胶,不需塑炼,易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主要问题是易粘结。液体胶:包括胶乳和橡胶溶液,常温下为粘稠状液体,分子量在1万以下。便于自动化连续生产,不需大型设备,劳动强度低。天然橡胶(NR)来源是从自然界植物中采集的一种高弹性物质,含有橡胶成分的植物有2000多种。天然橡胶总产量的98%以上来自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树),其含胶最多,胶质最好,产量最高,采集最容易。2.天然生胶的品种刚从树上流出的新鲜胶乳为近中性乳白色液体,易腐败变质,需经凝固、压片、干燥等步骤制成胶片。主要有烟片胶、绉片胶、风干胶片、颗粒胶(标准胶)等。南民营琼岛牌优级烟片胶型号RSS3#3.组成和结构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橡胶烃(92~95%),其次是含有少量非橡胶成分,如蛋白质、丙酮抽出物、灰分、水分等。天然橡胶98%以上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构成的线型(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常温下天然橡胶具有高弹性,弹性模量很小,伸长率很大。是非极性、结晶性物质,自补强性大,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水性、电绝缘性和隔热性及耐寒性。具有二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一切化学反应特性。天然橡胶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优于其他任何橡胶,适用于制造各种轮胎、胶带、胶管和工业橡胶制品及日常生活制品。4.性质和用途三、合成橡胶(SR)是由某些低分子物质作为原料,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弹性体物质。按性能和用途分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丁吡橡胶通用合成橡胶与特种合成橡胶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通用特种作用:改善和提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改善其加工性能,节约聚合物原材料和降低成本等。这些化学物质在橡胶中习惯称为配合剂,在塑料中称为添加剂。第二节配合剂BCA橡胶的交联过程称为硫化,塑料的交联过程称作固化、硬化、熟化等。硫化剂是使橡胶由线型转变为网状大分子的物质。硫化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硫黄、硒、碲、含硫化合物、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等。ACB1.定义一、硫化剂在自然界以含有8个硫原子的环状结构S8分子形式稳定存在。室温下呈淡黄色结晶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硫黄品种有粉末硫黄、沉降硫黄、胶体硫黄、不溶性硫黄。工业中多采用硫黄粉。02硫黄01室温下,硫黄与橡胶不发生作用。必须加热到160℃使硫黄裂解,Sμ形态化学活性最大,才能发生硫化反应。斜方形Sα单斜形Sβ淡黄色Sλ黑褐色Sμ94.5℃120℃160℃结晶固体无定形液体445℃气体01用量:软质1~4份,半硬质约为10份,硬质为30~50份。02溶解:硫黄均匀溶解在胶料,才能发挥作用。但硫黄在橡胶中的溶解度随生胶种类和温度不同而异。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3.使用方法当硫黄用量过多或温度降低时形成过饱和的不稳定状态,过量的硫黄会迁移析出至橡胶表面形成结晶。01降低了胶料的混合质量,损害粘着性能,故硫黄的用量应严格限制在规定范围以内。02喷硫(喷霜):二、硫化促进剂定义凡在胶料中能加快硫化反应速度.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并能提高或改善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物质统称为硫化促进剂,简称促进剂。要求(1)焦烧时间长,操作安全;有较高的活性:硫化曲线平坦性好;硫化胶具有高强度及良好耐老化性;无毒、无臭、无污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类无机促进剂:逐渐淘汰有机促进剂:噻唑类、秋兰姆类、亚磺酰胺类等按化学结构以促进剂M(2-硫醇基苯并噻唑、准超速)为标准可分为超超速级、超速级、准超速级、中速级和慢速级。按酸碱性分酸性、碱性、中性促进剂。使用常将几种促进剂并用,取长补短,使胶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一般将用量多的称为第一促进剂(主促进剂),其它称为第二、三促进剂(副促进剂)。简称活性剂、活化剂、助促进剂,用以提高促进剂的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小升初名校奥数专题训练:加法原理(附答案解析).pdf VIP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经典课件.pptx
- 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沈阳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pdf VIP
- 纳米抗体研究进展-免疫学讲解学习.ppt
- 2024年男科药品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
- 国际光伏组件保证保险风险管理指南-新能源风险管理.PDF
- 2022年小升初名校奥数训练:枚举法解决问题(附答案解析).pdf VIP
- 2025年LLDPE树脂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酒店年度营销计划规划方案.doc
- GB51194-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