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11.020CCSC5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244—2022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Specificationforgradingandtriageofemergencypatients
2022-07-20发布2022-08-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244—2022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一般要求 1
6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 2
7急诊患者分诊处置 3
8服务保障 4
附录A(规范性)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 7
参考文献 9
DB4403/T244—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国辉、熊建义、谢小华、谭薇、曾碧静、蔡文智、张文武、熊海燕、陈晖、刘薇、汤东三、李林、彭刚刚、吴恋、李睿。
DB4403/T244—2022
III
引言
为保障急诊患者及时有效救治、确保急诊患者就诊安全,进一步提高急诊分级分诊的正确率,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强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深卫计发〔2018〕55号)的要求,制定《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的制定为急诊患者分级诊疗提供客观、有效、准确的评定标准,实现急诊患者危重程度的准确识别与合理分流救治,提高急诊人力和空间利用率,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DB4403/T244—2022
1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一般要求、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急诊患者分诊处置和服务保障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深圳市辖区内市、区级综合医院的急诊患者分级分诊工作的开展,专科医院可参考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GAR:活动(A,Activity)、脉搏(P,Pulse)、表情(G,Grimace)、外观(A,Appearance)、呼吸(R,Respiration)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ECG: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ComaScale)
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
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OxygenSaturation)
5一般要求
5.1分级类型
依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Ⅰ级为急危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病情正在或即将发生恶化,随时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Ⅱ级为急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病情容易迅速恶化,应快速急诊处理;——Ⅲ级为急症患者: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需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Ⅳ级分为:
DB4403/T244—2022
2
●亚急症患者:急性发病,但病情及生命体征平稳;
●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生命体征稳定。
5.2分级分诊流程
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流程
6急诊患者评估及分级
6.1初级评估
6.1.1对急诊患者应先进行初级评估,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或项目:——气道;
——颈椎;
——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志状况;
——暴露患者快速全面评估:包括针对性评估和重点评估。
DB4403/T244—2022
3
6.1.2对于存在6.1.1列项中任意一项不稳定的急诊患者,应立即将其送抢救室实施救治。
6.2次级评估
6.2.1对急诊患者完成初级评估后,还应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403_T 193-2021 城市热岛效应遥感评估技术规范.docx
- DB44_T 2375-2022 信息系统内部风险管理基本要求.docx
- DB4401∕T 10.3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37部分:大型活动.docx
- DB4401_T 154-2022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与评价规程.docx
- DB4404_T 43-2023 市政照明设施管养质量要求.docx
- DB44_T 2334-2021 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应用技术规程.docx
- DB4401_T 236-2023 装配式设备与管线技术规范.docx
- DB44_T 2328-2021 慢性肾脏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4403_T 246.1-2022 行政复议服务保障规范 第1部分:案件办理.docx
- DB4403_T 460-2024 深圳标准创新基地评价规范.docx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