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探讨.doc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探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iii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录

TOC\o1-3\h\u12821摘要 1

32341引言 2

9104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2

2845(一)本次实证调查的基本情况 2

12076(二)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 3

20871(三)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和态度 5

8910(四)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看法 6

6691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7

30231(一)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普遍 7

21014(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度不够 8

3447(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度不高 10

20583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0

16079(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10

19104(二)政府的网络回应机制不够健全 11

27649四、促进与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11

7061(一)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学者引导作用 11

27424(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优化网络环境 12

21844(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主体平等 12

28971五、结语 12

8064参考文献 13

PAGE

PAGEi

摘要

在当今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加速了网络的普及和日常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上网,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网络是平等的,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大学生是互联网上比较活跃的群体,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分析了大学生表达网络政治观点的习惯和偏好以及参与网络政治的态度,总结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和问题,并在分析原因后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对策

引言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改善影响深远。大量网络政治信息的迅速发布和意见的广泛表达,同时表明我国正在继续大力发展建设民主政治,扩宽民主政治的参与渠道,网络渠道因网络社会的发展得到开发,这使得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成为可能。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展开本研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本次实证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星平台共公开发放并回收问卷486份,筛选出无效问卷后,共有效问卷47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12%。个人基本信息与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因素

图2-1性别、学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表2-2性别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表2-3学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由图2-1、表2-2与表2-3可知,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分别去研究性别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和学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可以看出: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呈现出显著性(p0.05),说明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网络政治的参与有影响;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女大学生选择“几乎不参与”的比例45.66%,明显高于男大学生的选择比例38.26%;选择“偶尔参与”的男大学生51.30%的比例也高于女大学生49.02%的比例。相反地,学历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这一项的差异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学历样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学历样本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学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较小。

总结得出:不同的性别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较大,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多地参与网络政治;不同的学历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2-4学科类型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表2-5政治面貌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从表2-4可知:不同的学科类型样本对于网络政治参的影响与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学科类型样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从表2-5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的政治面貌样本在网络政治的参与方面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政治面貌样本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不大。

总结得出:不同的学科类型与不同的政治面貌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情况影响较小,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2-6学校所属区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从表2-6可知:不同的学校所在的区域样本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学校所在的区域样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

总结得出:不同学校所在的区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较小,不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mibt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成人学历教育服务10余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