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创新教学:五上《中国龙》教学设计 .pdf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创新教学:五上《中国龙》教学设计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创新教学:五上《中国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从儿童期走向少年期。作为“龙的传人〃他

们在日常生中对中国龙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

民想象和审美的结晶,在原始蒙胧的新石器时代,龙就是人们崇拜的

图腾,现在,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本课是继第七课《偶戏》之

后,又一节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这

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

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课程目标。龙是古人把蛇、

鳄、鱼、猪、马、牛、鹿等动物,结合云雾、雷电、风雨等天象,经

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团结奋发的

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只是概念上的阐述,理解的难

度较大。为此,教材设计了画龙、舞龙动,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

更为真切地领悟龙的精神,从而在了解中国龙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中

国龙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课特别注重学生对龙的文化和龙的精神的学习。五年级学生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学生可以从造型、

色彩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与分析,初步具备了搜集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展开本课学习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课从

欣赏各种造型的龙入手,可以充分发挥五年级学生的描述能力;了解

龙各部位的象征意义,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体

会,领悟中国龙的精神是对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课融欣赏与造型表现为一体,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

龙的文化历史,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

能用流畅的语言讲出龙各个部位的原型和象征意义,以及自己

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利用现有材料工具,抓住龙的外形特点进行创

作。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对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龙在外形上

的变化;

在认识龙的各个部位象征意义时,可以展示各种动物的原型图

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身为“龙的

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象征

意义,体会中国龙的精神。

难点: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美术课时间,每次上课前

我发现大家一个个都洋溢着笑脸、力四射,突然脑海中突然想到一

个成语:龙马精神!不如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看大家能说出多少个

有龙”的成语,好不好?

2.学生踊跃发言: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车水马龙、二龙戏珠、

画龙点睛、叶公好龙

3.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龙》。

二、新知探究

1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邀请学生介绍自己所

认识的中国龙。

龙的发展演变、龙的组成部分、龙的象征意义、与龙相关的节

H

2.欣赏浮雕作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

华丽、威武、变化莫测(九龙也是皇权的象征,九五至尊。)

3.看完华丽的雕塑作品,我们再来看一幅国画中国龙。

作者是来自南宋的一位画家,名为陈容,被后人称为古今画龙

第一人,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这条龙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威武神奇强大孔武有力……

这些感受你是通过龙的哪些部位感受到的?

眼神、利爪、蜿蜒的身体……

4难.道中国龙的外形一直都是如此的威武霸气吗?

并不是!

把你们所了解的告诉老师。

小老师详细介绍:欣赏图片(从新时期时代的《玉猪龙》、隋

代的《双龙图》、汉代的《龙纹瓦当》再到清代的《龙袍》),明确

龙是如何一点点发展演变的。

三、观察分析

1.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