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第一次赴长安途中。
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案】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水。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出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解析]首联,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为近景,枫叶变红,傍晚时分随风沙沙作响。“长亭”句交代了作者独自饮酒的情景。颔联,接着描写四周的远景,“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这两句描绘了雄浑苍茫的景色,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颈联,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中间两联写景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出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读懂诗歌]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6.调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释义
示例
描写要选取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地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等
如《声声慢》,作者“守着窗儿”,感受天气“乍暖还寒”,是触觉;“守着窗儿”看到菊花铺地、孤雁南飞,是视觉;“守着窗儿”,听着雨打梧桐到天明,是听觉;“守着窗儿”借酒浇愁,是味觉。多种感官的调动,写尽作者的愁苦心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