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12写法探究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12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这首诗,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写作背景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长庆三年(823年)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唐代开始,西湖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就神往西湖。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美景感染,兴奋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湖名诗。这首诗在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外,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心悦之情。理解诗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向阳的树指西湖的白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02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01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01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02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01.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02.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钱塘湖春行》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不可以。“几处”“谁家”说明莺、燕的活动并不频繁,突出了早春景物特征,这样写反而使诗句更加生动;改为“处处”“家家”就不符合实际情况。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手法:白描。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内容?山野秋景。黄鹤楼/崔颢走近作者作者崔颢朝代唐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评价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项脊轩志(公开课).ppt
- 销售原本很简单.ppt
- 色谱分析法王慧.ppt
- 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前术后护理.ppt
- 课题研究-移动电子政务.ppt
- 运动会入场式创意.ppt
- 统计学习理论和SVM(支持向量机).ppt
-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ppt
- 通信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 银行业概况基础.pptx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