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pptx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时空定位];[总体特征];“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的核心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教化理念,中国传统教化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典范塑造、榜样作用和制度性规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化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传统教化以儒学经典教育为主,辅之以通俗教育。

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租庸调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考向突破;考向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五年2考);(3)早期法律与成文法的产生(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

(1)儒家:人性善,主张德治

①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②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人性恶,主张法治

①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②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评价: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4)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

①以《九章律》为主要的法律。

②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

③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3)特点: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南北朝

(1)魏明帝时期: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令,在汉朝以经注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2)后期变化

①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②重视家训。;3.唐朝

(1)法律;(2)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元;2.明朝

(1)法律

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

②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2)教化

①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②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3.清朝

(1)法律: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

(2)教化: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水平1—2]儒家思想在社会教化中的作用。

(1)魏晋以来法律儒家化趋势明显,法律中渗透儒家思想,也在客观上从社会强制方面促进了儒家教化功能的发挥。

(2)儒家重视示范、树立榜样,古代实施社会教化基本上采用的是儒家提出的这一办法。

(3)汉代以来儒家重视入世,随着察举制、科举制的实施,大量儒家士人成为官员,他们依靠官府的力量,推动社会教化的发展。

(4)儒家重视学校教育,推动学校成立与读本、教材的编写,通过教育推行社会教化。

(5)宋代以来,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依靠乡里、宗族与家庭的力量来施行社会教化。;;解析:C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用固定法律维护统治的做法,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需要,但不能消除社会矛盾,只能说缓解了社会矛盾,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用固定法律维护统治的做法,主要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用固定法律维护统治,反映了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现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考查视角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典例2:(2025·浙江名校协作体入学考)元代律学家柳赟说:“所谓十二篇云者,裁正于唐,而长孙无忌等十九人承诏制疏,勒成一代之典,防范甚详,节目甚简,虽总归之唐可也。”以下内容与柳赟所评价的法典相符的是()

A.自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B.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C.宋代《天圣令》条目与其基本相同

D.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解析:D柳赟所评价的法典是《唐律疏议》,由长孙无忌等人编纂,是中华法系的重要代表,D项正确;自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