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年北京市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docx

2019年北京市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2019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

议论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2019·北京西城·二模)阅读《和压力做朋友》,完成下列小题。

和压力做朋友

①面对中考,你会有压力吗?面对压力,你更认同下列哪种描述?A.压力有害,应该规避、减轻。B.压力有益,应该接纳、拥抱。大多数人会选择A,在人们的认识中,压力会使人紧张,身心疲惫,导致疾病,甚至会加速衰老。压力,就好像一只可怕的怪兽。

②英国诗人萨松诗中写道:“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一开始把老虎视为威胁,后来与老虎发展成一种共生关系,最终相互依靠,共达彼岸。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少年派的奇幻经历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和压力相处?

③日本棋坛高手吴清源,多次登上棋坛霸主宝座,却在一次比赛中败给了新手坂田。赛后吴清源经过反思,发现自己参战时的心态与对手恰好相反:他为了保住名誉,心理压力巨大;而坂田刚出道,在吴清源面前虽然也感压力沉重,但能挑战这样的高手,更令他感到非常兴奋。于是吴清源调整心态,再战坂田,果然取胜。常人也是如此,面对一场重要的考试,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会因此心跳加速,紧张慌乱,甚至失眠狂躁,可这样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有的人却能化压力为动力,更投入、更高效地开展复习,这样集中精力踏实努力一段时间之后,或是取得理想的成绩,或是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总之,会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进步。可见,同样的情境,同样有压力,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

④我们往往认为有压力的人是不幸的。有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压力平均值是33%。美国的压力指数高达43%;非洲的毛利塔尼亚压力指数最低,只有5%。而令人惊诧的是,压力指数越大,国民幸福度却越高,人口寿命越长。在幸福感调查中,最幸福的人不是没有压力的人,而是那些压力很大却不消沉的人。看来,人感到幸福并不是因为生活没有压力,而是因为他能很好地认清压力对于生活的意义,从而拥抱压力。

⑤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终究无法逃避。而压力的背后,往往是生活的意义。如果你愿意承担压力,拥抱压力,改变自己面对压力的心态,在接受挑战中收获成长,努力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和价值,那么你就会发现,这时压力已不再是可怕的怪兽,而成了你的好朋友。

1.文中把压力比作“_____”,意思是说压力会使人紧张,带来很多问题;把压力比作“好朋友”,意思是说_______。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3.下列中国古代经典名言,有些是可以和本文的观点产生共鸣的。请你选出其中一句,解说一下它是如何体现面对人生坎坷时“以良好心态来应对压力”这一主张的。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C.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D.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选择: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解说:________________

(2019·北京平谷·二模)阅读《做一粒“读书种子”》,完成各题。

做一粒“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后世的“读书种子”也屡见不鲜。明代方孝孺、清代叶德辉都被称为“读书种子”,明成祖要杀方,姚广孝谏曰不可;叶德辉是劣绅,革命党要杀他,章太炎说杀不得。可见“读书种子”之可贵。

②自古以来,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甲)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③植物的种子是有形的,而“读书种子”之“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仅仅是指“能读书做学问的人”,而且指喜爱读书的精神之承接,并可影响传递于后人,使读书之风绵延不绝,福荫子孙后代。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好的范例。(乙)毛泽东日理万机,还不忘关心部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他曾要求为将者要把《红楼梦》至少读五遍;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也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也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墨西哥的总统推荐他的国民读一读世界名著《唐·吉诃德》,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感情,好的识见,好的行为……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种胸怀,一种远见,一种更为透彻的对读书种子内涵的把握。因为只有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读书,才

文档评论(0)

爱教育懂知识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育、人力资源、IT、生活百科等知识分享,小学、初中、高中、专业水平等级及职业资格等各种考试真题、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的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