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短评写作指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文学短评写作指导++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短评写作指导

含义(教材P69)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

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

来,就是文学短评。

拓展延伸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

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价的文章。它的任

务,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论作家

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读者提高

阅读、鉴赏能力,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目标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

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

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

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文学阅读与写作

高考指向

从形式上来说,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从考题来说,集中于散文、诗歌、小说;

从切入点来说,小但是要深刻,说清楚,讲透

彻。

文学短评写作角度

1.作者形象2.主题思想3.创作手法

4.作品的构思技巧5.作品的语言

形象

1.作者形象:如陶渊明,隐士情怀;如杜甫,

忧国忧民;

2.作品形象:如《春江花月夜》里面“月”这

一意象;

3.如《窦娥冤》中窦娥的人物性格、社会意义。

主题思想

要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如何,如言简意赅,如

中心突出,如情感强烈。

例如《登高》,忧国伤时、悲秋苦病;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壮志难酬的忧愤

及旷达洒脱的豪情。

创作手法

1.修辞;2.表达方式;3.表现方式;4.叙述方式;

5.抒情方式;6.意境创设;

1.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

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外貌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平叙;

4.描写方式(人),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

5.描写方式(景物):静态、动态、客观、主观、反衬与

对比描写;

6.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

笔等;

7.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等;

8.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

设问等;

文学短评写作建议(教材P69-P70)

1.要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2.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

3.最好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结构可采用总分

总)。

范例呈现

浅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

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

捕捉和表现的。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

分抽象、难以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

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功力,使他笔下生花,

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笔

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

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有: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

响变化。诗人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

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

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诗人以人们在生活中

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

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

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

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

下”的“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

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

齐拨时乐声的凄厉短促、直击人心。诗人在妙喻中

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

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

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诗人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

世之悲、听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

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乐曲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

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

奏的开始,她流露出的感情渐趋明朗。在对千变万化

的曲调旋律的描写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

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

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

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

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