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躯体化症状的病理机制、诱发因素及主要表现.docx

躯体化症状的病理机制、诱发因素及主要表现.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躯体化症状的病理机制、诱发因素及主要表现

在焦虑抑郁障碍群体中,我们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仅限于焦虑和抑郁情绪,另一种同样重要的问题是躯体形式障碍,也称为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自主的、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往往与情绪症状相互交织。

一、躯体化症状病理机制:心理问题躯体化是个体在心理应激反应下,一种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和症状的倾向,这种躯体不适和症状目前尚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证实。按照精神分析观念心理问题躯体化的形成可以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借此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如用躯体化症状置换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表达某种想法和情绪等,所以人们用躯体化症状是为了达到压制潜意识的心理目的。

现在神经系统研究证明,杏仁核及大脑边缘系统在多个情绪调节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情绪记忆的形成、情绪的刺激感知、情绪的评估和情绪反应的产生。为什么大脑的杏仁核及边缘系统可以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运作,这就要用到进化的理论,只有我们的祖先拥有更灵敏、快速地神经反应系统,才能确保了在危机重重地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直到现代人继承了这些基因。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了那么多存亡危机,但杏仁核还是会“解读”并发出危机信号,可以称之为“虚假信号”,并引发一连串的反应,最杏仁核虽然体积很小,但对情绪反应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恐惧的情绪。大脑处理恐惧情绪的效率非常高。在人们看到可怕的事物前,也就是大脑皮质层反应之前,我们的杏仁核就可以根据身体对环境的反应,联系扣带回和海马回中储存的记忆,做出是迎战还是逃跑的决定,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比如肾上腺激素飙升、血压上升,身体的能量被调动起来,如果人们应对了危机,消耗掉这些能量就不会出问题,但是现实中,人们常常压抑住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表达,所以能量没有消失,继续在身体内游走,刺激着迷走神经(含副交感神经),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内脏功能,而它不受大脑皮质层控制,所以有的人生气容易上头所以头痛,有的人一紧张就肚子痛、肠痉挛,还有人一害怕或者焦虑就呼吸不畅,等等躯体化症状就这样发生了。

二、常见躯体化症状的诱发因素:能够引发并维持躯体化症状的诱因有很多,比如:童年创伤、社会、家庭环境、疾病经历、生理、性别,甚至对他人的反应和对自己健康的过度关注,都有可能引发并维持躯体化症状。

1)成长发展因素:幼年时遇到的外界刺激会引起我们自然的躯体反应,如:羞愧会脸红,害怕会颤抖。应激来临时激素分泌,会引起一系列反应,消化、循环、免疫、内分泌、皮肤、呼吸和心脏等在情绪压力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如果个体从小未能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他们便倾向于用躯体形式(如:生病、虚弱)来代替语言,若习惯性选择用躯体反应来应对压力,则可能发展为躯体化人格。

2)家庭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经历过家庭成员身体不适的儿童,更容易发展出躯体化表现。个体的儿童时期,身边成年人可能会对躯体化起到“榜样”作用。儿童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表达身体不适,在过去扮演生病的角色使自己获得了关注和支持,避免了社会和家庭义务,同时家庭成员的反应也会加强这种躯体化倾向。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躯体化障碍是不会遗传的,但是它会有家族聚集性。

3)性格因素:不同个体对于身体感受关注等级不同,神经质人格更容易情绪化,情绪波动更大,抗压性较差,此类个体倾向于采用躯体化作为面对人生重大事件的方式,比如心理需求和冲突、内疚感愤怒和低自尊。因此,从小性格内向、暴躁、过激的人群,是躯体化症状的高发人群。

4)心理疾病:躯体化常常作为心理疾病的并发症存在,抑郁是较为常见的躯体化诱因,75%的抑郁患者都存在躯体化的现象。疼痛是随着抑郁出现的常见反应,这就导致许多人在最初寻求医疗支持时并未能及时得到适当地诊断。同时,焦虑也会导致躯体化,一般是由于对于身体不适的选择性关注,以及更高度的觉察,这些导致个体对于自己健康状况的认知产生了负面的偏差。比如惊恐发作、胸口疼痛,头痛,眩晕等等。这些症状会导致恐惧以及对身体疾病的不断怀疑和担心。而这些想法同时又再次加剧了焦虑的症状,导致患者在确认不存在生理疾病后,仍然频繁寻求医疗支持。目前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神经递质失衡、内分泌失调等问题;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痛、肌肉紧张等。

5)情绪因素:一般而言,负面情绪都是不好的表现,长期的不好的负面情绪不仅表现在内心,当得不到充分表达的时候,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6)压力及应激事件:丧失、恐惧以及长期压力都可能成为躯体化的诱因。比如身体疾病、受伤、关系破裂,见证死亡等等。这些事件一般与忽然出现的短暂而强烈的躯体化相关,并且较为容易确认。

7)社会因素:长期的躯体化一般包含了患者和家庭、社会系统之间复杂的关系。现代生活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