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docx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题型示例

【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答案】C

【解析】前者译为“成为赵国的屏障”;后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为“被(受)蒙蔽”之意。

文化常识解题策略

(一)依附课本,分类整理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复习也是这样。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课下注释: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熟记,是提高文化常识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2.分门别类,联想识记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是文言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的文章中,所以分类整理、联想识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古代官职官署、名号称谓、文化科举、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法礼俗等标准进行分类,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采用表格的形式,把相关知识列成一览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还可以进行对比记忆,比如把表示官职提升与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进行对比,把授予官职和辞退官职的词语放在一起,巧妙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结合语境,灵活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

1.看语境

解题时,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结合语境做出判断。

2.识陷阱

高考文化常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往往与概括分析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大同小异,要注意辨析以下易误点:

(1)扩大或缩小官职职权范围。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或混淆。

(3)弄错官职的选、罢和请辞。

(4)弄错宗法礼俗的等级标准。

(5)混淆古人名字称谓的常识。

(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和时间。

(7)打乱典籍特点对应的关系。

3.巧排除

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排除已知选项,接下来对未知选项的判定便容易多了。

考向分点突破

考点一官职沿革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具体包括官职制度、皇室官职、中央官职、地方官职、官职任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即时训练】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答案】√

2.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指其他儿子,历代多以长子做太子。(?????)

【答案】×?[“有时也指其他儿子”错误。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天子的嫡长子称太子;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

3.省闼,又称禁闼。晋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称。(?????)

【答案】√

4.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属于监督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答案】√

考点二姓名称谓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时往往“名字”连用,这与古人的使用习惯不同。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人物姓名称谓包括基本称谓、古代谦辞、古代敬辞、古代贱称、特殊称谓等五项内容。

【即时训练】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字,也叫表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含尊重之意。(?????)

【答案】√

2.孤、寡、不榖都是古代君主自谦之称,“不榖”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称,后为泛称。(?????)

【答案】√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