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束.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A脊髓丘脑侧束型感觉障碍B传导束性(病灶水平以下全部)痛、温觉障碍;C在病灶的对侧;D呈上升性或下降性感觉障碍E不具水平定位意义,神经根痛是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定位诊断的重要依F(图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一般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脊髓后索型感觉障碍(图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症状:病变同侧;传导束性;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薄束损害在胸4水平以下;楔束损害在胸4水平以上。一般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脊髓半侧损害(图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01病灶同侧、传导性、中枢性瘫痪02病灶同侧、传导性、深感觉及触觉障碍03病灶对侧、传导性、痛温觉障碍04病灶水平、同侧、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05病灶水平、同侧、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06病灶水平上方、同侧、节段性感觉过敏带0701脊髓横贯损害02(图见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03病灶水平以下传导束性中枢性瘫痪04病灶水平以下传导束性各种感觉障碍05病灶水平以下植物神经功能障碍06病灶水平节段性周围性瘫痪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BDACE延髓病变薄、楔束于延髓后部止于薄、楔束核;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脊髓丘脑束位于延髓外侧部解剖特点:内侧丘系位于延髓中线的两侧;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延髓病变01损害症候:02后部损害与脊髓后索相同;03中央部损害→躯干四肢深部感觉障碍;04外侧部病变→交叉性痛、温觉障碍;05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01延髓病变02感觉障碍特点:(P.223.182)03深、浅感觉分离;04交叉性感觉障碍;05半身型感觉障碍;06两侧颜面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07一侧上下肢及躯干的痛温觉障碍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脑桥解剖特点:各种感觉相距较近,且已是交叉后的纤维内侧丘系在内侧;丘髓丘脑束在外侧;三叉丘系在(内侧丘系)背侧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脑桥损害症候:单独损害→各自感觉损害的症状;合并损害→对侧偏身各种感觉障碍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01020304丘脑损害症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痛性感觉障碍、感觉过度、倒错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内囊病变0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02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感觉性癫痫:半身性;感觉皮质感觉障碍:局限性;皮质性。感觉传导路不同部位病变时的定位诊断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芮德源教授皮肤、粘膜感受器→周围神经→脊神经节→后根→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联合→对侧皮质脊髓侧束→延髓脊髓丘脑系→脑桥、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四肢躯干痛温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觉传导路三叉神经周围支→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脊髓束→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对侧三叉丘系→脑桥中、上部、中脑→丘脑腹后内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01肌、腱、关节部深感受器→周围神经03延髓薄、楔束核→丘系交叉→内侧丘系→05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02→脊神经节→后根→后索(薄、楔束)→04脑桥、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深部感觉传导路触觉传导径路有二:精细触觉传导路随深部感觉传导路行走。粗略触觉的传导路随痛温觉传导路行走;010203触觉传导径路脊髓小脑传导束脊髓小脑背侧束肌、腱、关节深部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后角背核→同侧脊髓小脑背侧束→延髓绳状体→小脑前叶、后叶旧部;脊髓小脑传导束脊髓小脑腹侧束肌、腱、关节深部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后角中间内侧核→双侧脊髓小脑腹侧束→延髓、脑桥→前髓帆、结合臂→小脑前叶、后叶旧部。视觉传导路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背侧束、腹侧束)→内囊枕部→视皮质听传导路01听觉感受器(内耳螺旋器、Corti氏器)→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桥小脑角入脑→耳蜗神经背(同侧)、腹(双侧)侧核→双外侧丘系→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放射→内囊后肢→颞横回02听觉传导路听反射传导路听觉感受器(内耳螺旋器、Corti氏器)→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桥小脑角入脑→耳蜗神经背(同侧)、腹(双侧)侧核→双

文档评论(0)

135****7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