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张养浩传》含答案.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张养浩传》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张养浩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遇人有遗币于途者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四顾壁立顾野有麦场

C.其人已去其真无马邪

D.乃荐入御史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B.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C.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D.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C.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D.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答案】9.B10.D11.C

12.(1)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遗:动词,遗失/动词,留给,给予;

B.顾;动词,看/动词,看;

C.其:代词,那/助词,加强诘问语气;

D.乃:连词,于是,就/动词,是;

故选B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的意思是: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故选D。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文章第④段“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的意思是: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并不是C项所说的“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去(离开)、官(官府)、犹(尚且,还)为立碑颂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子(你)、非我(不是我)、安(怎么)、知(知道)”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

之后,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