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溢流坝段设计案例11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溢流坝段设计案例

目录

1

溢流坝段设计案例

1

1.1溢流坝剖面形状

1

1.1.1泄水方式的选择

1

1.1.2溢流面体型设计

1.2消能设计 3

3

1.2.1消能方式

3

1.2.2消能验算

4

1.2.3荷载计算

1.2.3泄槽水力计算 5

1.1溢流坝剖面形状

1.1.1泄水方式的选择

比较常用的重力坝泄水方式由开敞式和孔口式,而开敞式另外可以便捷的排除漂浮物和冰冻成物。

在设置闸门的时候,我们要将所设置的闸门高度与高水位一致,这样堰顶高程略低一些就可以用闸门的开启高度进行水位和泄水量的调节过程,而且由于本工程是中型工程,为了获得更好的泄洪能力,我们这一次就采用开敞式的溢流方式。

1.1.2溢流面体型设计

(1)顶部曲线段

本文设计中溢流坝采用的WES型坝面曲线,坝体的上游面铅直,以堰顶为界分为上

2

游段和下游段两个部分。上游段曲线采用三圆弧型曲线:

下游段坐标原点为堰顶,计算公式如下:

x185=2.0Ha?5y

式中Ha—一定型设计水头,本文去校核洪水位时堰顶水头的80%,为(247.06-245)×0.8=1.65这里取1.7。

(2)下游段曲线为:

x185=2.0H085y

即:y=x1?/12.94

(3)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要与坝顶曲线相切,坡度与非溢流段坡度相同,应本设计为表孔下泄水流与中孔挑起水流相撞,直线段坡度与非溢流段相同为0.8,由此可求切点(12.815,8.653)

(4)反弧半径及调射角

为了让挑射的水流造成的冲刷坑不影响整个坝体的安全,我们要选择更为合适的鼻坎形式和高程、反弧半径和挑射角等。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麻烦以及为了避免空蚀的问题,保证冲刷坑不会危及到坝体的安全,选用连续式鼻坎较为合理。

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挑射角,按质点抛射运动考虑,挑角越大对建筑物威胁越大,所以挑角不宜选的过大,挑角一般在15°~35°之间。

反弧段半径R的确定。水流在挑坎反弧段内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是反弧段内压力加大。反弧段半径愈小,离心力愈小,挑坎内水流的压能增大,动能减小,射程也减小。因此,为保证有较好的挑流条件,反弧段半径R至少应大于反弧最低点水深h的4倍。一般设计时,多采用R=(4~10)h。在校核情况下,采用水力学中断面能量公式:

q=√2gH32

3

q——单宽流量;

E?——上、下游端面能量差

式中:φ——流速系数,对于该枢纽为中等长度的溢流面取为0.95;h.——该断面处水深。

式中:

将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规模要求相结合,比较之下我们最终选择挑流消能。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挑射θ=20°

根据下泄水流应该在高于下游最高水位大约1~2M处将水流挑出,鼻坎高程可选用校

核洪水为作为最高下游水位,则鼻坎高程为:

214.75+1.25=216m

可按下式求得反弧段的半径

v=φ√2gH

式中

φ——堰面流速系数,取0.96;

H——库水位至坎顶高差,H=247.06-216=31.06m,故算出v=23.70m3/s

Q——校核洪水时溢流坝下泄流量;

B——鼻坎处水面宽度,B=31+2×2.5=36m

因为R=(4~10)h,所以R=14.08~35.2m,根据经验,r取34m。

此时反弧最低点高程:h=216+34*0.91-34=212.94m

1.2消能设计

1.2.1消能方式

为了保护下游河床免受冲刷我们要采用效果好、安全可靠、能够防止空蚀和磨损、保证坝体和有关建筑物的安全的消能措施,并且根据给定的数据综合考虑。

1.2.2消能验算

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水舌挑距L按水舌外缘计算,公式为:

式中:

4

L——水舌挑距,m;

v?——坎顶水面流速,按鼻坎处平均流速的1.1倍计,32.70×1.1=36

h?——坎顶垂直方向水深,m,h=hcosθh?——坎顶至河床面高差,m。

h=hcosθ=3.52×cos20°=3.31m

h=216-195.5=20.5

L=128m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估算公式:

tk=aq°?H?25t=αq°?H°2?-H?

式中t——水垫厚度,自水面算至坑底;

tk——冲坑深度q——单宽流量

H——上下游水位差式中H?—一下游水深

α——冲坑系数,坚硬完整的基岩α=0.9~1.2,坚硬但完整性较差的基岩α=1.2~1.5,

软弱破碎、裂隙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