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控要点与实践
1、呼吸道感染院内感染防控要点
2、呼吸道感染院内感染防控具体实践
(一)如何识别传染源?发现过程?谁来识别?
根据传染源最主要的特点来识别:如流感样病例,发热、咳嗽、咽痛,身体不适等症状;
发现过程:在门诊收治、住院过程中发现;
谁来识别:首诊医生、管床医生、责任护士。
(二)注重监测,监测是干预的前提,只有好的监测数据我们才知道从哪块去干预规范监测日常呼吸道感染病例发生率,通过监测发现查找传染源在哪里,带病的陪护与探视,这类流动的传染源常被忽视。在医疗机构中,患者探视无法像疫情期间那样管理,但是我们要管传染源,不要让传染源在环境当中活动。此外利用信息系统查看医院检测出流感或新冠阳性等这些病例。将传染源监测与控制结合起来。
(三)切断传播途径1.阻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1阻断接触传播:做好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常态化落实。
1.2阻断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实际上最主要动作就是通过说话、打喷嚏、咳嗽等飞沫的产生,会增加流感、新冠、手足口、百日咳、白喉、脑膜炎、猩红热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1.3阻断空气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其颗粒直径在0.001~100μm之间,凡含有病原体的可统称之为微生物气溶胶。
目前尚无明确界定飞沫和气溶胶的标准,参考WHO和美国CDC的标准:>5μm颗粒,视为与飞沫传播有关;≤5μm颗粒,认为是气溶胶传播;也可以说,气溶胶是空气传播的一种形式。
疫情期间的一米线是否能够阻断飞沫或空气传播,值得思考!
1米的安全距离,仅仅是在无风的情况下可行,在日常环境下很难真正保证无风,在有风的情况,风速会显著影响飞沫的传播距离。所以,在同一个房间内即使是床间距在1米以上,也无法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控制传染源只能分室隔离!隔离强度依次递减:最好是单间隔离,其次同种病原体同室安置,最后相同症候群的患者同区域/同室安置。
2.隔离措施临床实践中的思考
2.1病原体的确定院感防控中,必须要求查明是什么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吗?显然在临床中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临床在收治病人的时候,不可能马上知晓具体的病原体。
2.2先隔离还是先检测有呼吸道症状的一定要先隔离,检测需要时间,如病房有一例传染源,若等其检测结果出来,其他患者还会安全吗?
2.3呼吸道感染类病区和非感染类病区隔离方式确定呼吸道病区和非感染类病区的隔离方式不能一刀切。呼吸道感染病区收治的几乎都是具有传染性的患者,需要的措施是保护恢复期的患者。而对于非感染类的病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为少数,控制极少数的人群,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2.4兼顾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与其他感染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发热的患者不是必须立即隔离,比如说术后的有吸收热的,发热原因明确的感染性非呼吸道传染病,如果隔离到传染病房间,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2.5做到动态调配隔离病室临床在挪床的时候要思考,调哪些病人会更性价比更高一些,危险更小一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隔离病室的动态调整。
3.传染源病室如何进行空气管理?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赵彬教授在SARS后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有感染病人的环境里,新风量稀释等效倍数1000倍以下,空气感染风险高;新风量稀释等效倍数10000倍以上,空气感染风险低。
以上结果基于SARS期间的案例分析得出。并且,这是针对特定案例(两个医院)和SARS病患存在的情况(3000m/h每人)。如此大的通风量只有靠自然通风才合算或者实现WHO对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病患环境有明确指导值:每个病人:80-1601/s(288-576m3/h)自然通风新风量。如此大的通风量只有靠自然通风才能比较经济或者实现。
3.1达到如此大的通风量最简单有效最划算的方式就是自然通风规范中要求开窗通风30分钟每天2次,在北方地区很难实现,北方地区站在窗户边就能实现通风。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说,在北方防风屋设计的时候,正常设计窗户的房间的最小通风量是每小时6次的换气量。所以说最好的方式选择所有的区域保持通风良好。病区的走廊有一点点的通风,让空气流动起来就足够了。
我院的做法是门诊的区域一层楼选择一两扇窗户半开,同时不能让室内的温度降低。在人员聚集时窗户开个小缝开3~5分钟是足够的,达到房间内空气置换就可以了。
3.2不要过度依赖空气消毒设备,防止气溶胶的再生。气溶胶再生是指微生物气溶胶粒子沉降于物表,一旦落地变干的飞沫核或患者分泌物直接落地变干后,与尘埃混合在一起,如遇到风扰动或各种机械力,如不合适的清扫、电风扇使用、带菌的尘埃又会飞扬到空气中,产生再生气溶胶,这经常被忽视。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可沉积、悬浮、再沉积、再悬浮不停地播散,直至微生物粒子失去活性。微生物气溶胶的再生性决定了其感染的广泛性。教科书也称“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23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
- DRGDIP支付方式下违规逻辑盘点.docx
-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pptx
- 产后出血评估技巧和急救预案表.docx
- 钙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指南速递).docx
- 高校项目管理创新方案.docx
-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docx
-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及常见危急值临床意义.docx
- 脑出血患者床旁盲插三腔鼻空肠管案例.docx
- 疼痛评估量表.docx
- DB11T 1566-201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三甲苯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pdf
- DB 22T 811—2018西洋参种子规范.pdf
- DB11T 1540-2018 绿色商场、超市评价要求.pdf
- DB11T 1542-2018 营运客车能源计量器具检测规范.pdf
- DB11T 1597-2018 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pdf
- DB11T 1618-2019 能效领跑者评价导则 .pdf
- DB11T 1579-201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评估规范.pdf
- DB11T 1592-2018 城市桥梁日常养护作业规程.pdf
- DB11T 1596-2018 公园绿地改造技术规范.pdf
- DB 22T 768—2019池塘鱼苗鱼种培育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