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三节大肠经
经络与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
LargeIntestineMeridianof
Hand-Yangming,LI.
(一)经脉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1]之端,循指上廉[2],出合谷两骨[3]之间,上入两筋[4]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5]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6]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7],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1]大指次指:即食指。
[2]指上廉:食指的桡侧边。
[3]合谷两骨:指第1、2掌骨。中间为合谷穴,即以其开合凹陷如谷而得名。
[4]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5]髃(yú)骨:此指肩胛骨的肩峰部。
[6]柱骨之会:柱骨,指颈椎;会,此指大椎穴。
[7]颊:一说面旁的总称,如王冰:“颊,谓两旁也”;一说为下颌角部,如滑寿注:“耳以下曲处为颊”。
(一)经脉循行: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
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
(一)经脉循行:
2、循行分布特点:
走向:从手走头
位置:手外侧前缘
循行:
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属性:阳经
属络关系:属大肠络肺
起止穴:商阳—迎香
交接关系:上接手太阴肺经,下接足阳明胃经
【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1],口干,鼽衄[2],喉痹[3],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4]。
(二)主要病候:
[1]目黄:指眼睛昏黄,不同于黄疸。
[2]鼽(qiú)衄(nǜ):鼽,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
[3]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
[4]寒栗不复:发冷颤抖,难以回温。
本经异常变化表现为下列病证:齿痛,面颊部肿胀。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的病证:眼睛昏黄,口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食指疼痛、活动不利。
当本经气盛有余时,经脉所过部位发热、肿胀;而气虚不足时,则发冷、战栗,难以复温。
(三)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斜,耳聋等。
2.神志病、热病:昏迷,发热,眩晕,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四)手阳明络脉
【原文】
《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1];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2]。
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3],取之所别也。
[1]曲颊偏齿:曲颊,指下颌角呈弯曲处。络脉上行到曲颊部,偏络于下齿龈。
[2]宗脉:指总脉、大脉。耳中为手、足少阳、手太阳脉所总会。
[3]痹膈:指胸膈痹阻。
手阳明络脉,名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处分出,走向手太阴经脉;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跨过肩峰部,上行到下颌角处,遍布于牙齿根部;另一支脉进入耳中,与耳内所聚集的各条经脉(宗脉)会合。
实证,见龋齿痛、耳聋;虚证,见齿冷、胸膈痹阻不畅通,可取手阳明络穴治疗。
(五)手阳明经别
【原文】
《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1],别于肩髃,入柱骨[2],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1]膺乳:膺,胸旁;乳,乳部。
[2]柱骨:此处指锁骨。
手阳明经别,从手走胸,在肩峰处分出,进入锁骨上部,下行走向大肠,属于肺脏,上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仍会合于手阳明。
(六)常用腧穴:
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个穴位
解剖标志
指甲角、第二掌指关节、第二掌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腕背横纹、肘横纹、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锁骨、肩胛岗、喉结、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鼻翼、鼻唇沟等。
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