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对耳屏部;对耳屏在耳垂的上部,是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分。对耳屏
游离缘的尖端,称为“对屏尖”;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称
为“轮屏切迹”。;将对耳屏部分为4区。
由对耳屏尖及对耳屏尖至轮屏切迹连线之中点,分别想耳垂上线做两条垂线,将对耳屏外侧面及其后部分成前中后3区,前区为对耳屏1区,中区为对耳屏2区,后区为对耳屏3区。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对耳屏部:对耳屏是与人体头项和内分泌系统相对应的部位,
分布有“额”、“屏间后”、“颞”、“枕”、“皮质下”、
“对屏尖”、“缘中”、“脑干”8个穴位。
重点掌握:额、颞、皮质下、对屏尖;主治前额头痛、眉棱骨痛、鼻炎、额窦炎,对近视眼也有一定疗效。
额穴也多用治疗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神经衰弱等症,对睡眠失常的双相调节和健脑作用明显,为健脑要穴。
;功
用;主治偏头痛、头昏、头晕、老花眼。此外,本穴还可以治疗由于嗜睡而致的遗尿症。
对耳聋、耳鸣的患者,取颞穴可增强听觉中枢神经功能的调节,提高听觉中枢对声音的感觉和分析能力。
;曾用名;位置:在对耳屏内侧面(内壁),
对耳屏边缘下1/3的内侧面中点处
同额点相对,即对耳屏4区。;由于皮质下穴主要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证,故可以将它划为三个系统的代表区,即对耳屏内侧面下1/2下缘中点为“神经系统皮质下区”;对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处为“消化系统皮质下区”;对耳屏内侧面下1/2的前面,与神经系统皮质下区、消化系统皮质下区呈等边三角形处为“心血管皮质下区”;三区的划分,可供临床选择刺激点时参考。
;1、用于治疗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情绪不稳定、紧张、忧郁、焦虑等。
2、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肝胆系统疾病。
;3、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雷诺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
4、皮质下三个分区:神经???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参考意义。;
位置: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即对耳屏1区、2区、4区的交界处。
功效:
宣肺止咳、驱风止痒、清热解毒
;对耳屏穴位总结;对耳屏穴位总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