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将“德”的观念用以解释王朝兴替、人事盛衰,并将其视为施政的准则。据《礼记·表记》所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表明周人()

A.儒家伦理影响广泛 B.官僚政治渐趋成熟

C.人文意识已经觉醒 D.礼乐制度等级森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表明他们开始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过度依赖神灵,体现了人文意识的初步觉醒。他们重视人的作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人文意识觉醒的表现,C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正式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官僚政治在秦朝正式建立,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目中所描述的内容重点强调的是周人的“德”观念以及对人和神的态度,并未直接涉及礼乐制度等级森严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东晋时曲阿(江苏丹阳)立新丰堰,灌溉田地800多顷,乌程(浙江吴兴)筑荻塘,溉田千顷。南朝宋齐梁相继修复陂塘堰堤,溉田万顷,刘宋时还修复了汉代六门堰,溉田达3万余顷。这反映出该时期()

A.南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B.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C.南北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中提到东晋和南朝时期在南方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灌溉了大量田地,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和修复,使得大量原本可能因为缺水等原因无法有效耕种的土地得到了灌溉水源。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对田地灌溉的情况,没有涉及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对南北经济差异进行比较,没有北方经济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差异逐渐缩小的结论。排除C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唐朝中叶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材料只是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水利建设促进当地土地利用的情况,不能就此判断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

3.《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代有宰相369人,三公三师71人。三公三师位极人臣,其中20人为胡人,例如李光弼是契丹人、王思礼是高句丽人、李克用是沙陀人。这反映出唐朝()

A.以汉化夷的政治理念 B.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C.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 D.剿抚并用的治边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能够让众多胡人担任三公三师这样位极人臣的重要官职,表明唐朝在民族政策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政策不拘泥于民族出身,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和重用胡人,展现了其开明的态度,B项正确;“以汉化夷的政治理念”强调的是通过汉化来改变其他民族,但材料中更多体现的是对胡人的直接任用,而非着重于对他们的汉化,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政治领域中对胡人的任用,而非在文化方面的兼收并蓄,文化方面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唐朝在治理边疆时采取的剿灭和安抚相结合的手段,主要是在说胡人在政治高位上的任职情况,与治边方针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宋仁宗朝枢密副使富弼在《河北守御十二策》中指出:“骄敌深入,直抵澶渊,河朔大扰,乘舆北幸。于是讲金帛啖之之术,以结欢好。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这表明北宋()

A.崇文抑武致使军事失利 B.积贫积弱局面得以缓解

C.王安石变法成效不显著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富弼认为每年给敌方的岁遗相比于用兵的费用只是百分之一二、认为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在考虑政治决策时,权衡了经济因素。北宋经济相对繁荣,有一定的财力通过支付岁遗来换取和平,避免大规模战争带来的更大经济消耗,体现了经济发展状况对政治决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富弼在《河北守御十二策》里提到了澶渊之盟的相关情况,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