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
2部分:实现模式》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211)为描述、管理和
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制定了系列地理信息标准,其中ISO/TS19163-2
《Geographicinformation--Contentcomponentsandencodingrules
forimageryandgriddedData--Part2:Implementationschema》作
为其制定的基础通用标准之一,由武汉大学牵头,在2020年正式发布。
2024年1月,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关于下达11项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及编报实施
方案的通知》SAC/TC230/SEC[2023]03号)有关文件,推荐性国家标准《地
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2部分:实现模式》正
式立项(计划编号T-466)。
《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2部分:实现
模式》由自然资源部提出,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
归口,承担单位为武汉大学。
2.目的意义
面向复杂多源的遥感影像数据,构建标准化的内容模型是保障数据充
分共享和互操作的重要前提。2016年1月,我国主导编制的首个地理信息
国际标准《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1部分:
内容模型》(ISO/TS19163-1:2016)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该标准
由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担任项目负责人,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
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位专家参与制定工作。该标准依据属性特征、
传感器类型和空间特性对影像和格网专题数据进行分类,为每类数据定义
与编码无关的内容模型,描述每类数据必要的特征信息以及编码规则,其
中影像数据基于数字传感器类型定义,格网数据基于属性和几何特征定义。
ISO19163-1虽然定义了逻辑数据结构和内容模型的编码规则,但它
2
不是一个针对编码实现的规范,没有可参照的实现模式,其定义的UML模
型无法映射到HDF,JPEG2000,GeoTIFF,BIIF,NetCDF及GMLJP2等常用
的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格式。为了可操作和可实现,在ISO19163-1中明确
声明关于内容模型和具体编码格式之间的绑定规则将在后续标准中予以规
定。此外,从操作性和实现性的角度编制后续的实现模式,对有效指导地
理信息数据群体去实现在ISO19163-1中定义的内容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2部分:实现
模式》(ISO/TS19163-2)国际标准的预研和编制。在ISO/TC211的标准
框架下,基于已制定的内容模型标准ISO/TS19163-1以及覆盖数据编码标
准ISO/TS19123-2,分析影像数据与格网数据的属性特点及共性元素,定
义遥感影像内容模型的编码实现方式。
3.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
承担单位(主编单位):武汉大学。
协作单位(参编单位):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数
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
京吉威空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南京
大峡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所做主要工作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开展,组
1邵远征武汉大学织项目任务分工,负责起草和审核标
准内容。
2龚健雅武汉大学参与标准文稿的审校。
完成标准翻译初稿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