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课程导入隋唐时期实行了哪些新制度?这些新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又是在以往哪些制度的基础上“渐渐地创立”的呢?
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选官制度的日趋成熟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一)九品中正制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历史纵横栏目1.背景(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2)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3)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相关材料,思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创立:措施:标准: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一)九品中正制2.内容
高门缺乏竞争力,官员素质低下。寒门崛起,入仕无门。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九品中正制;影响:后期逐渐沦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一、选官制度的创新(二)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受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日趋成熟一、选官制度的创新(二)科举制
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结合所学及材料说出科举制的创新之处?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选官方式:由推荐品评演变为分科考试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才学选官原则:制度化,公平公开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素养。——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相对公平打破士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重视学识,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逐渐束缚人们的思想,压制个性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科举制的推行,对历史的发展,也带来很大负面效应。首先,它使得学校体系从此以后就和选官制度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使中国本来就该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受到了影响,以至于长期无法进化。其次,科举虽然强化了官僚制,但也使得人才都被行政体系吸走,影响了社会整体发展。其三,科举制虽然推动了人们向学,但也极大地催生了官本位文化的生长。整个社会的运行,都围绕着官僚体制打转,这对于中国社会以后的发展影响甚巨,以至于今天仍有余波。——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
时间制度方式标准趋势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从以名取士到以文取士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 Reading课件 (共26张PPT)牛津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册.pptx
- Unit 8 Let’s celebrate!(Reading) 课件(共16张PPT,内嵌音视频) -2025年《英语》 七年级上册(译林版).pptx
- 八上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9张ppt).pptx
-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3欢欢喜喜庆国庆第一课时 课件 (共14张PPT,内嵌视频)15.pptx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课件 (共15张PPT).pptx
-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统编2025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pptx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统编2025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pptx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统编版(共36张PPT).pptx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统编版(共25张PPT).pptx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统编版(共27张PPT)14.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