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时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继承和发扬吟诵,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适得其反。吟诵是一门口耳相传的艺术,吟诵前辈要么有家传要么有师承,后学理应请吟诵界前辈总结吟诵规律,将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和传播。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在2024年12月10日举行的一场诗歌论坛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副会长王静说,她经常与熟识的诗人说这样一句话——对不起,我要改你的诗了!

为什么要改诗?王静解释说,有声语言艺术和书面语言艺术存在显著差异。朗诵作为有声语言艺术,是对文学文本的再创作。当前适合二度创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诗歌作品并不是太多,因为更多人倾向于创作书面风格的作品。这类作品,在纸面上读,可能觉得很好,但是一朗诵,总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有时候,朗诵者会对诗作进行修改。这些修改会损害一些诗性,但也有利于让听众或观众获得更清晰的印象,使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对于诗歌朗诵,诗人欧阳江河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声音是诗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诗词曲,我们阅读文字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美,朗诵、吟唱出来,又是另一番风味;有些诗作,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见”的读法不同,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就不一样,这样的区别非常微妙;所以,从声音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有着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树才认为,不同的诗歌文本,往往潜藏着不同的诗歌声音。如果把诗歌朗诵统一为舞台上的一种声音、一种腔调,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此,朗诵者应该注意不同诗人的发声方式,研究不同诗歌文本的个性。当代诗歌除了抒情性的维度,还有幽默感、戏剧性、游戏性等维度。朗诵家应该针对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朗诵腔调。

青年诗人李啸洋说,在中国古诗中,“可诵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目前的新诗,几乎割掉了声音的传统,去掉了平仄和押韵,让声音的基因休眠。我们注重新诗的“可读性”,却很少注重其“可诵性”。但诗歌本质上是一种徘徊在文字和声音之间的艺术,应通过“声音”的维度进入其另一美学层面。

与会者对诗歌传播的具体方式、途径有不同看法,但扩大诗歌传播的心愿是一致的。《诗刊》主编李少君谈到,诗歌的创作过程,是诗人从心出发,以心领悟,心通天地,心感万物。诗歌应该以情动人,诗歌写出来以后,以心传心,他人也因而受到触动。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委员会主任瞿弦和表示,作为诗歌朗诵者,就是要让诗歌插上翅膀飞进千家万户,朗诵艺术工作者要进一步提升自我、服务群众,为中国诗歌的广泛传播作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保住诗性与扩大传播,应该如何平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