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先秦时期的文化
第一节诸子百家
一、百家争鸣
原因:
⑴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急剧变化,社会处于大变革状态。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家纷纷提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看法,这样出现了观点殊异的思想流派。
⑵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⑶文化专制尚未形成,思想和学术自由。
⑷士阶层形成。兴办私学兴盛,造就了一大批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学者,这样,专职于文化事业的“士”阶层产生。同时,诸侯纷争,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大大刺激了士阶层的膨胀。
二、诸子百家
《汉书·艺文志》:一百余家。司马谈《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小说家。
1、儒家
士的一种,通晓六艺而谋身。《说文解字·人部》:“儒,柔也,术士之称”。来源于主旨,其主旨为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儒亦从仁,金文需字为上雨下天。《说文解字》:“需,须也。遇雨不进止须也,从雨而”;以救国安民为己任。《易·彖》:“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穷困矣。”
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为“仁”和“礼”。仁是从内心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礼是从外部约束人们的行为,“克己复礼为仁”。
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伦理道德理论的奠基人。“忠恕”:忠是自己这一方面的存心(道德修养),恕是对别人方面的行为。“中庸”是最高的美德。
孟子
“仁政”:明君必须“制民之产”。王道: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心性之学(性善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荀子
自然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形具而神生”。“制天命而用之”。
政治思想:“隆礼”,用礼义教化维护社会秩序。“重法”,用法维护统治。
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性恶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天道观:“明于天人之分”,反对天人合一论。
2、道家
老子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始基。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庄子
“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无为无形”。“道”与“我”同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万物一齐”。
追求“无待”、“无己”境界。庄子既屈从于命运,又想从命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张超出“有待”(对身外之物的追求)、“有己”(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和差距的意识),达到“无待”、“无己”的境界。
3、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等,其中,“兼爱”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认识论上,提出判断是非真假标准的“三表法”,在认识论上是很大的进步。
墨子本着实用主义原则而思考社会问题的,由于义理浅簿,过于死板、苛俭,难以遵循而衰落。
4、法家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把战国前期的法(成文法)、术(权术)、势(权势)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提出“法后王”的进步历史观。社会分为上古、中古、当今三阶段。
性恶论。人们“皆挟自为心”,且无法改变。
第二节史学、文学和艺术
史学
《左传》、《竹书纪年》、《战国策》
文学
诗歌:《诗经》、《楚辞》。
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孟子》、《庄子》。
艺术
乐器:埙、磬、编钟、箫、竹笛
第三节科学技术
古代科技较发达:以农业为主;灾难较多;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一、天文历法
《夏书》“辰不集于房”,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上最早的陨石雨的记录。《竹书纪年》载帝发七年在泰山发生地震,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录。
夏使用天干纪日法(甲、乙、丙、丁、戊、子、庚、辛、壬、癸)。《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商朝有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观测记录,“有新大星并火”。商朝用干支纪日法(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竹书纪年》“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这一年为公元前889年4月21日,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甘石星经》:楚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人石申著《天文》八卷。测定了黄道附近约120恒星的方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西方早200多年。
二、医学
西周,分为内科、外科、饮食卫生科及兽医。
春秋,医和提出六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