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认识“熏”这个生字,会写“熏、杭”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运用积累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对比探究、合理想象、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前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晰学习任务,感知诗人的爱国情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上节课中,班委会向我们发来参加爱国作品朗诵会的邀请,在声情并茂地诵读完陆游的《示儿》之后,这节课我们将品读林升的《题临安邸》,去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2.板书课题并释题。临安曾是北宋的都城,题即题写,邸就是旅店。古代文人兴趣来时喜欢即兴赋诗,还常常把诗题写在墙壁上。类似的题目还有“题西林壁”,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再来读这首诗的题目,指导“题/临安邸”的读法。小结:借助注释和联系旧知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3.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预设”、①一生读,强调“汴”的读音(字字正确,句句清楚)?②一生读,强调“二二三”节奏(声断气连,余音绕耳,很是好听)】

4.师范读

5.同桌合作读,并在朗读评价表上评定星级。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结合注释、插图,与同伴一起聊聊诗中的情景。

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活动1:正确流利读好古诗。

师: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诗题的意思之后,我们再来读一读。三分诗七分读。

一读自读古诗,做到字字正确,句句清楚。

二读同桌互读,带着理解再读,读出节奏和个性化的理解。(做到声断气连)

活动2:调动感官读懂古诗。

三读自己结合注释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与小组同学交流。

四读质疑问难“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里青山连绵,店铺林立,风景很美,美丽的西湖之上歌舞升平,很是热闹。任谁都想去哪里旅游打卡,林升却为什么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为什么要休,为什么要停止?

关注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他们整天在歌舞生平,寻欢作乐,简直要把杭州当做汴州了。

三、再读古诗,体悟诗情

1.展开想象,品读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引导:读这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点拨:可以借助课文插图,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想象当时杭州的优美景色,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

(2)指导朗读:你觉得“几时休”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读出诗人的责问,读出百姓的愤怒。因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愤慨之情。)

(3)介绍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公元1127年,金人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此时宋徽宗第九子赵构逃至江南,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即位,建立南宋。面对国民的逼迫,赵构表面上重用岳飞等抗金将领,实则重用主和的秦桧等人,苟且偷安,屈膝求和。杭州这个“人间天堂”被朝臣们看中,他们在此大肆修建楼堂馆所,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他们几乎把临时的杭州当成当年北宋的汴州了。林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愤然在墙壁上写下了这首带有拷问意味的诗。

(4)教师引读。

①教师:我们的北宋都城被金人侵占了,你们还在这里唱歌跳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②教师: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还在这里歌舞升平!(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③教师:无辜的百姓饱受金人欺凌,北方的失地还未收复,你们还在这里醉情歌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教师:天下百姓都期盼着朝廷军队收复失地,重新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而你们却在这里沉迷歌舞!(学生接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启发理解,品读第三、四句。

(1)指名读,教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暖风”“游人”“醉”的意思?学生交流。明确:“暖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当时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醉”不仅仅是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美景中,也是“醉酒”的“醉”,也是“醉生梦死”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