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秋期宜宾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110年,南越发生叛乱,济北相韩千秋自告奋勇率2000人前往平叛,奋勇战死。汉武帝表彰其“虽未成功,亦军锋之冠”。公元前99年,其子韩延年随李陵抗击匈奴,在突围中不降战死,汉武帝再次表彰。《史记》《汉书》也都分别记载了韩氏父子的事迹。这表明汉代

A.推崇忠诚勇武的精神B.实行崇武抑文的政策

C.注重强化民族认同感D.重视官方修史的内容

2.史书记载东汉豪族樊宏徙居湖阳,“能治田,课役童隶,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南朝谢灵运承袭康乐郡公,食邑两千户,在浙江始宁的别墅有南北二山,五个果园,还不断役使奴僮门生,凿山浚湖,兴修水渠,扩大耕地。这些状况从客观上表明当时

A.庄园经济促进区域开发B.采用奴隶制集体劳作的方式

C.南方生产水平超越北方D.精耕细作开始取代刀耕火种

3.901年的贡举共26人进士及第,其中年过六旬长期参加科举的曹松、王希羽等5位寒族士人上榜。唐昭宗特下诏“放老”,即免除此五人再参加吏部铨选授官的惯例,破例直接授予官职。“放老”这一对老年举子优待的政策,到宋代逐渐制度化。这一现象体现了

A.理学思想的实践B.选官制度的调适

C.官员素质的提高D.门第观念的打破

4.表1

人物

观点

出处

(北宋)黄庭坚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跋王荆公禅简》

(南宋)朱熹

(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岂可谓非其罪?

《朱子语类》

(元)脱脱、阿图鲁主持修撰

安石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人心日离,祸乱日起。

《宋史》

(近代)梁启超

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新政),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王安石传》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A.叙述的差异体现人物的多面性B.史料类型决定考证的结论

C.时代的不同描述史实各有侧重D.价值立场影响人物的评价

5.明末,陕西连年大旱,农民起义不断,崇祯皇帝招抚并颁布赦令不予追究,许多流民遂返回原籍。户部官员随即建议催征的饷银降为九分,皇帝不允;巡按御史奏请豁免陕西的欠赋,也久拖不决。次年,朝廷反而增派辽饷,重新激起了大规模民变。这种状况反映出

A.民族矛盾日益激化B.天灾导致统治集团对立

C.统治危机不断凸显D.赋税改革遭到彻底废除

6.1872年,左宗棠在兰州设立制造局,以应对西北战事中军备不足、运输困难等问题。到1876年,其生产已发展到仿制德国枪炮,一次性解交清军两万枚子弹的规模,但常年需从甘肃军需款中支出3—5万两白银,因此收复新疆后即停办。该制造局的存废从侧面印证了

A.民用工业难以独立发展B.自制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C.实业救国思潮得以践行D.官办军事工业存在局限

7.1896年,名儒王先谦发起创立时务学堂,参与湖南维新运动。然而在1898年,他又呈书湖南巡抚,称设立学堂本意,原是以中学为根底,兼采西学之长,但总教习梁启超等人“主张民权……背叛圣教,败灭伦常……志在谋逆”,要求摒退梁启超等人。这一情形反映出

A.改革主张违背时代潮流B.变法试图突破“中体”束缚

C.维新派内部存在分歧D.共和制缺乏实施土壤

8.陈独秀认为“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的范围太狭了……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此处他强调的“道德”是

A.与传统纲常伦理彻底决裂B.用社会友爱取代家庭孝悌

C.以西方思想重塑的道德观D.对传统道德的扩充和扬弃

9.中共一大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由此可知,此纲领具有

A.阶段目标的适切性B.革命前途的指引性

C.国情判断的准确性D.社会改造的渐进性

10.中央红军在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时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夹击,因辎重过多,行动迟缓,敌我悬殊等诸多因素,付出极大的牺牲才得以渡江,挫败了敌人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