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全面发育迟缓诊断指南
全面发育迟缓(globaldevelopmentaldelay,GDD)指5岁以下儿童,有≥2个能区(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落后,因年龄过小而不能完成一个标准化智力功能的系统性测试,病情的严重性等级不能确切地被评估。但过一段时间后应再次进行评估,因为智力测试和适应行为测试在这个年龄组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较低,尤其是婴幼儿。
GDD的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患儿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关于GDD的诊断,除了一篇2018年发表的《儿童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病因诊断策略专家共识》外,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指南。
本指南将临床经验与循证医学相结合,遵照循证指南制订流程,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GDD临床诊断指南,旨在让患儿得到更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份实用工具。本指南在制订前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2CN589)。
1、概述
1.1本指南的目的为GDD诊断提供循证证据支持,规范我国GDD的诊断,为GDD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2本指南涉及的患儿5岁以下发育迟缓患儿。
1.3本指南的使用人群各级医院从事儿童发育迟缓相关工作的西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护士、技术人员及相关科研工作人员。
1.4推荐意见、证据概述和推荐说明本指南采用牛津循证医学证据等级(OxfordCentreforEvidenceBasedMedicine,OCEBM)对证据水平和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进行分级(表1)。
1.5本指南制定方法见《中国全面发育迟缓诊断指南》计划书。
2、GDD诊断指南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证据概述和推荐说明
临床问题1:GDD诊断应重点关注哪些病史、症状和体征?
推荐意见:在病史方面,推荐首先关注围生期高危因素、母妊娠期高危因素(证据水平:Ⅰb;推荐等级:A);推荐关注新生儿期高危因素(证据水平:Ⅱb;推荐等级:B);建议关注父母社会背景、儿童养育环境、儿童喂养史和营养状况、儿童疾病史等(证据水平:Ⅱb;推荐等级:B)。
在症状方面,推荐重点关注语言发育迟缓、社交障碍、认知障碍、问题行为、运动发育迟缓(证据水平:Ⅰb;推荐等级:A);推荐关注是否伴随有癫痫、是否有发育倒退、是否有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等(证据水平:Ⅱb;推荐等级:B),尤其需关注发育迟缓程度的评估。
在体征方面,推荐重点关注肌张力异常、头围异常、特殊面容、非面部异常等(证据水平:Ⅰb;推荐等级:A);推荐关注体格生长情况、营养不良表现,如面色异常、脱水、水肿等(证据水平:Ⅱb;推荐等级:B)。
证据概述:指南制订工作组进行了定性研究,共纳入可提取到描述患儿GDD相关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文献37篇,其中1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3篇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篇准实验性研究,19篇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按照文献中出现频次编制频次表,并参考牛津证据水平与推荐等级分级提出本问题推荐意见。其结果如下:在病史方面有20篇提及围生期高危因素,17篇提及母妊娠期高危因素,14篇提及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在症状方面有12篇提及社交障碍,9篇提及语言发育迟缓,9篇提及认知障碍,7篇提及运动发育迟缓,报告频次较高的症状还有癫痫、脑性瘫痪、感知觉异常、情绪问题、发育倒退等;在体征方面,2篇提及肌张力异常和头围异常,1篇提及特殊面容和非面部异常,1篇提及体格生长、营养不良表现,如面色异常、脱水、水肿等。
推荐说明:有发育迟缓表现儿童常见主诉多为运动发育迟缓(落后于运动发育里程碑)、语言发育迟缓、喂养困难、体格生长迟缓、惊厥、不合群、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因此主诉就诊患儿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临床观察以及综合评估等。本推荐意见主要基于已获得证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专家访谈结果及指南制订工作组专家意见,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推荐意见和患儿个体化表现进行评估。病史、症状和体征是儿童GDD初诊的重要依据,但其诊断准确性较低,无法评估严重程度,不推荐仅根据单一或者联合症状和体征预测儿童GDD,推荐结合其他诊断工具综合判断。
临床问题2: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听力检查,常用哪些方法?什么情况下进行转诊?
推荐意见:推荐对所有怀疑GDD的儿童,均应常规进行听力检查(证据水平:Ⅲ;推荐等级:B)。在初次听力评估时可用听力筛查的方法。对于0~3岁儿童,常用的听力筛查技术有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和行为观察测听法等。对3~6岁儿童,常用的听力筛查技术有OAE、纯音听力筛查法等。筛查未通过者,应转诊至听力损失诊断或诊治机构进行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