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讲解.pptx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较(g/L)

成分血浆原尿终尿浓缩倍数

水9009809601.1

蛋白质800.3微量-

葡萄糖11极微量-

Na+3.33.33.51.1

Cl-3.73.76.01.6

K+0.20.21.57.5

尿酸0.020.020.525.0

尿素0.30.320.067.0

肌酐0.010.011.00100.0

氨0.0010.0010.4400.0;(一)重吸收的部位、方式和特点

血浆→肾小球、肾小囊——超滤液(原尿)180L

肾小管——小管液

肾小管、集合管后——终尿1.5L

;1、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各段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的差异

近曲小管:

其重吸收能力大,重吸收物质种类多,是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其重吸收分别受到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调节。

;2、重吸收的方式;3、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重吸收

①全部被重吸收(100%):葡萄糖、氨基酸;

②大部分被重吸收(99%):水、电解质如

Na+、K+、Cl-、HCO3-等;

③小部分被重吸收:尿素;

④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酐、尿酸。

(2)有限性:血糖↑→糖尿。;(二)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1、NaCL和水的重吸收

99%被重吸收,以维持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肾小管和集合管Na+的重吸收;近端小管:

泵-漏模式

实际重吸收量=主动重吸收量-回漏量;近曲小管Na+重吸收的泵-漏模式:;;髓袢升支粗段Cl-的重吸收;;②同向转运体对速尿和利尿酸很敏感,即它们能与Cl-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Na+、Cl-、K+的同向转运,使小管内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因此,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水的重吸收

(1)近球小管水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重吸收途径:①细胞旁路;②水通道。

●重吸收率:65%~70%

特点:

①类同Na+的重吸收,有球-管平衡现象

②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水通道;2.HCO3-的重吸收

特点:;3.K+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K+-Na+交换)。

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细节尚不清楚)。;4.葡萄糖的重吸收;;;(三)影响重吸收的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力量(排出1g溶质,约15ml的水)。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小管内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

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例如:①糖尿病的多尿;

②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山梨醇(可被滤过

而不被重吸收)的利尿。;2.球-管平衡

球-管平衡是指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平衡的现象。

实验证明,无论滤过率GFR↑or↓→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的:

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

意义:使终尿量不会因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

度的变动。

;当滤过率(GFR)↑时

管周毛细血管血流量↓→毛细血管压↓

+

胶体渗透压↑

小管旁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的量↑

小管旁组织间液的静水压↓→Na+、H2O回漏↓

Na+、H2O重吸收↑

重吸收率/滤过率≈65~70%

(球-管平衡)

*与近端小管对Na+的定比重吸收有关。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