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反思领悟】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明朝的疆域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1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督抚一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置。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开始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公元1885年,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其余各省则督抚并置。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2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清朝行政区划关于分封制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国之内还有更多的不同人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动了文化大融合。【新视角、新思维】例1.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12345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2019届高三历史学科专题复习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主讲人:安徽肥东圣泉中学陈芳富(2014·全国Ⅱ卷·T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D.山东【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周代的分封制,涉及西周的历史地理知识。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雅言”乃周代的官方语言,应源于周人的统治中心区域。所以答案选C。【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2015·全国Ⅱ卷·T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汉宣帝的话可知,他在强调郡太守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即地方官吏的重要性。故A正确。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根据“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可知,后世的君主只是认可汉宣帝对地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不是沿用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也不是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可排除C、D。【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2016·全国I卷·T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扩大地方行政权力削弱六部的权限12345【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在地方设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到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民变不断,朝廷需要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的工作以便有效地应对民变,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这样就在地方设置巡抚作为最高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故B项正确。巡抚一职的设置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限制,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