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在人类产生初期,主要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问题。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是石块、木棒等自然物,主要食物来源于采摘野果、狩猎和捕鱼,人类生存空间及增长速度完全取决于环境的承载力。01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是适应环境,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微乎其微,对台风、洪水泛滥、泥石流、火山爆发、地震等环境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处于无法防御的被动局面。因此,基本上没有对环境系统造成破坏作用。01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取代了更原始的采集业和狩猎业,生产型经济逐渐取代了依赖型经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开垦耕地、建造房屋和畜棚,有了对环境的改造活动。在环境系统中,除了自然系统之外,就出现了基于人类劳动所形成的人工环境。当然,这种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还很大。农业社会后期,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的增长,人类加深了对土地的依赖和开发程度。为了从自然界得到更多的物质资料,开始了毁林开荒、变牧为农、围湖造田等影响环境的活动。12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加大了对环境的利用,进入了大规模开发自然环境的阶段。这一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不仅涉及耕地、草原、森林等地表环境,还进一步延伸至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各种金属矿藏等地下环境。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类福利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利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自然生态系统开始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环境污染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推进、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残渣和废弃物,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环境污染由地区性问题变为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引起的,特别是传统工业化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为特征,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矿渣、炉渣和粉尘等大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直接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12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据世界银行估计,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世界大约有13亿人居住在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超标的城市地区,10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硫超标的城市地区,世界人口中20%的面临着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严重威胁,每年直接导致30~70万人死亡。据生态学家估计,在酸雨严重的德国,每年有2000~4000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直接死于酸雨污染;美国每年死于酸雨污染的人数多达5000人。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据测算,空气平流层的臭氧层每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增加2%。臭氧层的破坏还能使马铃薯、瓜类、白菜等多种蔬菜质量下降,农作物进化过程发生变异,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动植物分布状况。环境污染对气候的影响。环境污染对大气结构的破坏,还导致“温室效应”增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可见光透明,因此,二氧化碳如同玻璃一样,能使太阳光辐射的能量通过近地表大气层使地球发生“温室效应”。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快速增加正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据统计,在过去的100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3~0.4度。据最乐观的估计,在21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以每10年0.3度的速度上升,进而加速南北两极冰层融化,使海平面每10年升高6厘米。此外,“温室效应”还诱发气候干燥,导致植物群大面积毁坏、沙漠化加剧。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两种观点在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悲观派和乐观派两种不同的观点。悲观派在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上,悲观派认为,由于人口增长会增加对资源的需求,甚至超过资源的供给能力,最终出现资源和能源耗竭的结局,人类自己走向毁灭。解决的途径就在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关系,使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第三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1.马尔萨斯
悲观派的理论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马尔萨斯人口论中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中心思想就是“二力平衡”学说,即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用他的话说就是,“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天然地不相等,而伟大的自然法则却必须不断使它们的作用保持相等,我认为,这便是阻碍社会自我完善的不可克服的巨大困难。”那么,马尔萨斯是怎样认识到“两力平衡”自然法则的存在的呢?他首先明确了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继而提出了三个命题:第一,“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第二,“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第三,“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若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为了论证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变化趋势,马尔萨斯提出了两个级数:“一旦接受了上述两项公理,我便可以说,人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