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
宁波市2024学年期末九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观赏之道,提出了“卧游”的概念。他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山水之间,便将自己的游历所见绘于画中,然后挂于居室四壁。通过凝视绘画作品,在心中畅游山水,达到超越现实,神游物外的精神享受。这种“卧游”实际上是对山水画内在生命力和虚拟空间性的深度挖掘。强调的是画中山水能够引发人的联想,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在想象中游历和居住。而“可游”“可居”的美学观与宗炳提出的“卧游”的理念密切相关,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理论中对于山水画功能和观看方式的重要诠释。
“可游”强调的是画中山水的动态体验与虚拟游览性。在一幅山水画中,画家不仅要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形貌,还要使其具有空间感和深度,让观者仿佛能置身其中,沿着画中的山路,水道或小径游走欣赏,体验那种行走在山水之间的逍遥自在之感。“可居”则注重于画中山水与人文建筑,生活场景的和谐共生,它要求画面所呈现的环境宜人且宜居,即山水之中要有适宜居住的元素,如屋舍,桥梁,舟船,耕读游玩嬉戏之人等,使观者看到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归属感,想象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修身养性。这种审美观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向往田园隐逸生活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蒋梦婷《北宋山水画中“路”的表现研究》)
材料二:
山水画“可居”“可游”的前提是“可行”:“可行,意味着山水并不只是一种自然的景色,而是要有人的路径,勾连着浅谷与深壑,矮丘与高峰,人行于其中,方得切身的体悟。”(渠敬东)道路为人进入山水提供了可能。
道路往往会从画幅的前端或偏左或偏右的画框之外,深入画面,渐细渐上,是将画面推进纵深的一条重要视觉线索。山水画的可游,可居既指画面空间能够被想象为“可居”“可游”,也指观者以特定的方式“进入”特定空间,并且置身其中。我们以目光游移在山水画面之际,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知觉。
实践性和超越性是山水画中形而下之“道”的重要特征。“可行”是指山水画在意识中唤醒的行走的想象。对于山水画的观看,会为我们提供一种类似于行走的心理知觉,而山水画中的道路,是我们获得这种心理知觉的重要契机。山水画空间中的“游”和“居”,虽然不伴随生理层面的躯体的挪动,却和中国古代审美传统中的“感物”“游心”“畅神”这一过程相契合,是一种“感于物而动”。
古人将这一过程称为“卧游”。道路在这里既是可行之路的视觉符号,也成为感发我们从现实世界通往虚构山水空间的契机和通道。
行进俯仰并由此形成视点,视角,视平线的变化和调整,是中国山水画面独特的空间构成方式,称之为散点透视,这反映在山水画空间建构之中,即郭熙所说的“山形步步移”。路是山水画空间的视觉线索,具有组织画面的功能。散点透视的建构方式使得山水画面突破视点甚至视野的限制,将不同视线所获得的画面纳入同一个框架之中,使观者在静止过程中,也能获取由视线移动产生的视点和视角的转换,进而产生动态感知。散点透视同时也意味着取舍和重构,将值得停留的山水串联起来,以便我们能在咫尺之上领略到游观的意趣。
如果说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让观者不由自主地陷入画面空间之中,停留在某个视点,那山水画的独特透视方式,则营造出一种游观的可能,也使得山水画本质上不只是一个凝视的对象,同时也是“实践”对象。山水在我们的知觉中,是可以行走于其中的一个空间,通过道路从画面边缘向纵深行进,延伸。画中的山水可行,然后可居可游,这也是山水画之所以拥有超越性的重要原因:当我们面对山水的时候,山水画空间也向我们敞开,我们得以在画中山水中游观,同时将身处其中的现实空间搁置,从具体事件,从现象之网,甚至从现实的叙事中摆脱出来,并远去。
如此,可行性道路为观者的超越性意向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维度,加之画面溪桥,道路,树木之大小,远近,错落,使得山水画空间符合我们的知觉逻辑并符合我们安顿其中的意向,因而,观者不只是空怀隐逸之梦,林泉之心,也能看见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并随之进入画面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docx
- 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分析与参考范文2篇:像农民一样“耕种”.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