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3分)

1.默写。(8分)

(1)“人”归何处?文人墨客各有思考。在《渔家傲》中,李清照在梦里感天帝殷勤,以“______,______”诉一生愤懑,叹乱世何归;杜牧在《赤壁》中,借大胆想象,以“______,______”,改东吴命运,抒抑郁不平,问英雄何归。

(2)同为送别,不同诗人的风格亦不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借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送别时的不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______”,______”,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2.史诗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请结合《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完成(1)——(3)题。(7分)

【英雄史诗】

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马鞍庄。我的家族是穷苦的佃农。一九一二年下半年,我被任为云南讲武堂学生的队长,并在校里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枪实习。我在一九二二年十月间到达柏林,当场立刻加入。一九二七年冬季,我们在井冈山上停了六个月,我率部到了江西南部,在福建、广东、湖南为着苏维埃而实践长期的斗争。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文中的“我”是______(人名)。(1分)

【昆虫史诗】

(2)请你参照示例,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昆虫进行简要介绍。(参考角度:形态习性喜好劳动繁衍死亡品质)

示例1:院蜂——它的形态比蜜蜂更为修长,尾部有一道油光程亮的沟槽,背部有漂亮的褐色与棕红相间的斑马纹腰带。

示例2:隧蜂——它做事一丝不苟,一生忠于职守从不妥协让步。

A.圣甲虫B.蟋蟀C.蝉

我选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同学们在校园论坛上讨论两部名著的价值,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有“长征精神”“科学精神”“语言大师”“热爱生命”等,请任选一个,联系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3.班级准备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写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路人校长当地文旅领导

采访对象:______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身边的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定于本周三上午九点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星期一小雨对小梅说:“我朋友小琳一直想听这个讲座,请你转告她,请她后天来听。”第二天,小梅见到了小琳,她该怎样说?(2分)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写出两点)(2分)

二、阅读(39分)

[一]闲读梧桐(14分)

余秋雨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园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拔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④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茎看,染给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⑤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⑥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楞。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